1951年11月29日午时,河北省委的会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张子善主席台上的目光忽然被会议室大门的缓缓开启所吸引。

数名身着制服的人员径直向他行来,在场的800余位代表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主席台。

张子善的面色瞬间变得苍白,手中的茶杯险些应声落地。

"张子善,随我们来。"

此刻,另一位人物刘青山正身处维也纳,正忙于会议之中,他全然不知天津已发生变故。

两个硬骨头的过去辉煌

1949年盛夏的8月,在天津杨柳青镇,天津地委及专署于此应运而生。刘青山担任书记一职,张子善则出任专员,二人正值风华正茂之际,意气风发。

当时,人们皆知刘、张二人的传奇经历。刘青山,1916年出生于河北安国县的一个雇工家庭,年仅15岁便加入党组织,被誉为“红小鬼”。他曾参与高阳、蠡县的农民起义,1937年不幸被捕,面对国民党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此后,他历任大城县委书记,冀中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过程中,屡建奇功。

张子善比刘青山年长两岁,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他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期间他领导狱中同志展开绝食抗议,以至于看守人员无奈至极。出狱后,他历经风雨,一路攀升至冀中第十地委书记之职,实乃从烽火连天的岁月中挺身而出。

在那个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的表现堪称刚毅不屈。即便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们未曾屈服;在战场上,他们更是视死如归。按理说,如此坚定的他们,理应坚守住自己的底线。

两年不到,变化已现。

1949年,初抵天津之际,两人尚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青山逐渐开始佩戴上了进口手表,诸如亚米茄与劳力士等品牌,均在档案记录中有所体现。张子善亦步亦趋,饮食上变得挑剔,衣着打扮亦愈发讲究。

1951年伊始,刘青山以3.6亿元(旧币,以1万元兑换新币1元计)购得两辆外国制造轿车,其中一辆作为礼物赠送,另一辆则自用。在当时,一辆进口汽车的价值相当于多少普通民众一生的收入?

他们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历经战火洗礼,承受无数艰辛,如今稍微享受一下又何妨?革命英雄难道不应当过上好日子吗?

这种想法将他们推向深渊。

02 "机关生产"之谜

1950年,刘青山与张子善擅自开展了所谓的“机关生产”。虽然此举表面上看似是对中央发展经济号召的积极响应——彼时国家允许机关单位进行此类生产活动以改善福利,却严禁动用公款——然而,他们实际上却将公款挪用,以此谋取私利。

“我是首领,有事仅能与我商议。”同时,他还向县府传达指示:“动用地方粮食,无需上报专署,只需口头同意,无需形成书面文件。”

这么做能安全吗?

一位名叫张文义的女子商人,与刘青山建立了联系。1950年,她向天津地委生产管理处出售了一批复写纸,从中获利高达9600万元(旧币)。盈利之丰,她仍不满足,进而担任中介,将这批纸张推荐给吉林省财政厅驻天津的推销机构,以更高的价格再次售出。

其丈夫当时担任吉林省财政厅驻天津推销处的供销科长。这便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双簧戏,一买一卖之间,刘青山从中攫取了高达1.3亿元的巨额资金。

这钱财来得过于轻易,使得刘青山与张子善的贪欲日益膨胀。1951年,他们擅自挪用公款高达49亿元,意图由张文义负责,用以汉口购置马口铁。然而,张文义竟将这笔巨款存入银行以图利息,更甚者,他还将资金用于其他投机买卖,最终导致国家遭受了高达21亿元的损失。

更令人咄咄称奇的是,他们甚至僭越地假扮军官。刘青山与张子善伪造了天津军区司令部的执照,指派他人伪装成军官,潜入东北盗取木材高达4000立方米。须知,在那个时代,木材作为国家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他们竟然敢于如此胆大妄为。

即便是为了修建杨村飞机场的专项经费,他们也敢于擅自挪用。而这座机场,乃是一处军用设施,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其建设因他们的行为而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工期也因此一延再延。

03 河工血泪账

1950年至1951年间,天津地区连续遭受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该地区位于潮白河、海河、永定河、大清河的下游地带,地势低下,每逢降雨便易发生涝情。在原本艰辛的生活条件下,水灾的降临更是让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难以维持生计。

国家财政拨款用于治河工程,采纳了“以工代赈”的举措。换言之,民众参与治河工作,国家则根据其劳动量提供粮食和货币补贴。在财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这一做法既有效治理了水患,又对灾民实施了救济。

刘青山和张子善发现了“商机”。

刘青山向张子善下达了一项宏伟的任务:“筹集三十亿资金。”张子善随即陷入了深思,琢磨着如何从治理河流的民工手中攫取财富。他亲自牵头设立了河工供应站,人为地将粮食、食用油和蔬菜的价格大幅提升,使其远超市场行情。

更为恶劣的是,供应站竟然将劣质粮食冒充优质粮食出售。他们以低价购入次品粮食,却以高价转手给辛勤劳作的民工。这些民工本就饥肠辘辘,还需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食用这样的劣质粮食,他们的身体如何承受得了?

据调查,众多参与治河的民工因所食之物资质低劣,已引发数十起病例,甚至导致残疾或丧失生命。

十命换22亿!

1951年的寒冬,河北日报的记者赵辉林随时任省政府主席杨秀峰赴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回忆中,他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地面上结满了冰,村落宛如孤岛,汽车无法通行,我们只能依靠自制的冰滑子缓缓前行。受灾的民众仅能以菜窝窝头为食,甚至不舍得多添一勺棒子面。”

普通百姓以粗粮为食,而刘青山与张子善却佩戴奢侈品,驾驶豪车。如此鲜明对比,怎能不令人感到心酸?

04 汽车内讧

1951年盛夏,刘青山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被任命为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一职。

理应而言,调动乃为美事,然而他与张子善因一桩公事反目——那辆耗资3.6亿元的进口豪车,刘青山意图将其带走。

张子善决定不再妥协。尽管那辆车是刘青山购置的,但其资金来源却是“机关生产”的公共资金。简言之,这是公款。刘青山即便离职,也想带走那辆车,张子善为何要同意呢?

双方为此争执不休,已不止一次。刘青山坚持认为,既然是自掏腰包购置的车辆,自然有权带走。而张子善则认为,此车属于地委的公共资产,不应轻易让刘青山独占。

纷争不断,双方矛盾愈发激化。在此过程中,"机关生产"的一些机密信息不慎泄露,流传至部分干部耳中。

李克才得此机会。

实际上,李克才早已对他们的行为心生不满。1951年初,李克才下令合作社全力保障河工的供应事宜,并严令不得从中盈利,仅可收取运输费用。然而,刘青山与张子善却瞒着李克才,暗中从地委党校抽调了一批干部,秘密组建了“供应站”,借此非法谋取了高达30亿元的暴利。

李克才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身为行署副专员,他却对刘张所行之大举一无所知,实在让人难以容忍。

数月之后,刘青山与张子善假借建造房屋之名,要求专署出具证明以便向银行申请贷款。李克才断然予以拒绝。然而,张子善最终以地委名义擅自开具了证明,从而骗取了高达20亿元的贷款。李克才在得知此事后,立刻亲自找到张子善进行当面对质,但张子善对此却显得毫不在意。

随后,张子善将目光转向了那笔高达10亿元的河工款项,他三番五次地向李克才索求,却屡屡碰壁。趁着李克才外出参加会议的空档,张子善暗自挪用了这笔资金。李克才归来后,得知此事怒不可遏,遂质问张子善,并表示要将此事上告至省级部门。

张子善淡然道:"你去报吧。"

05 李克才对决

李克才原则性强。

1951年,正值李克才妻子分娩之际,平日里惯于高高在上的张子善竟亲自登门拜访,携来200万元巨款,声称是请李克才的妻子购置一些“补品”,以助身体恢复。

这无疑是一种拉拢手段,李克心中自有一番明悟。待他结束下乡之行归来,便立即安排退还了那笔钱款。

自此,刘青山与张子善深知李克才难以笼络,因而对他处处设防。然而,李克才并未就此罢手。

他连续五次尝试揭发问题,却始终无人响应。原因在于刘青山与张子善背后的关系网络异常坚固,作为革命老将,他们身份显赫,贡献卓越,无人敢于触动。

然而,李克才心有不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怎能坐视不理,任由这两位同志毁损党的光辉形象?

1951年10月,李克才第五次向河北省委提交举报。此番接待他的是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薛迅。薛迅认真倾听李克才的举报后,脸上显露出凝重的神色。

金秋十月将尽之际,以薛迅为领队的河北省纪律检查组悄然进驻天津地委办公地,正式展开了秘密的调查工作。

11月12日至12月1日,河北省委在保定举办了第三次代表会议。至11月21日,会议进程已过半,李克才起身发言。

在场的800余位代表齐齐聚焦于他。李克才从容地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后便开始了他激昂的发言。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辰,将刘青山与张子善的罪行逐一详述:公款私吞、剥削民工、勾结奸商、生活堕落……每一项罪行都附带了确凿的数字与证据。

会场静寂,众人震惊。

发言完毕后,李克缓缓落座。会场内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随后,越来越多的干部纷纷挺身而出,纷纷揭露刘张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委迅速作出决定,设立“刘青山、张子善特大贪污案调查处理委员会”。委员会由省政府主席杨秀峰出任主任,省委组织部部长薛迅担任副主任,省检察署检察长孙光瑞则负责组建办案小组。

调查组入驻天津地委,开展查账。

11月29日,河北省委的会议仍在进行中。张子善如常地端坐于主席台之上,表面上显得颇为镇定,而内心深处,他的思绪似乎飘向了远方。

正午时分,会议室的大门蓦然洞开。一群身着制服的人员径直步向主席台,在场的众人皆为之愕然。

张子善脸色大变。

"张子善,随我们来。"

张子善被捕。

此刻,刘青山正身处维也纳,出席世界青年和平友好联谊会。他原本以为出国便能避过一时的风波,于是仍旧积极参与会议、参观游览、进行交流。

他未曾意识到,华北局已于11月29日将此案上报中央。报告中详尽地罗列了刘张的种种罪行:动用地方粮折款高达25亿元,宝坻县救济粮4亿元,干部家属补助粮1.4亿元,通过河工供应站非法牟利22亿元,贪污修建飞机场及房地产补偿款共计45亿元,骗取银行贷款40亿元,总计涉嫌贪污挪用公款约171亿余元(按旧币计算)。

11月30日,毛泽东审阅了这份报告。他在报告上作出批示:“此事件向中央、中央局、分局以及省市区党委发出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干部可能受到资产阶级腐蚀而引发的严重贪污问题。务必加强发现、揭露和惩处力度,并将其视作一场重大的斗争来加以应对。”

12月2日,刘青山在完成会议议程后,搭乘航班自维也纳返回北京。

飞机落地,他被控制。

刘青山被捕

在拘押所中,刘青山与张子善各自被囚禁于不同的牢房。起初,他们都选择了沉默,坚信对方能够挺住压力。然而,调查组出示了大量的证据:账簿、凭证、证人陈述,证据确凿无误。

张子善为了湮灭证据,竟亲自焚毁了价值约1.5亿元的账目单据,以及178张各类票据。然而,纵使他能够焚毁账本,却无法抹去众多目击者的证词。

12月4日,河北省委发布决定,正式剥夺刘青山与张子善的党籍。

12月14日,河北省委向华北局提交了处理意见的报告:“刘青山、张子善,身为高级干部,却滥用职权,盗窃国家财产,贪污私囊,数额巨大,严重违反国法党纪。他们知法犯法,欺骗党组织,剥削民工血汗,侵占灾民粮食资金,与私商勾结,非法牟利,堕落至极。若不对他们严惩,我党将无法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国法也将失去约束力,对党的损害极为严重。我们一致认为,应给予他们死刑。”

华北局迅速向党中央提交了报告,原则上采纳了河北省委的处理建议,然而,在提及“死刑”一词时,特意在其后添加了括号,注明为“或缓期二年执行”。

毛主席震怒

12月29日下午,中南海。

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对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处置方案。

周总理向毛主席呈上华北局的汇报,询问:“主席,对此案的处理意见如何?”

毛泽东审阅完这份报告后,在其上果断批注:“务必予以处决!”

会场里一片寂静。

有人问:“毕竟他们曾是老革命,贡献卓著,是否应该给予他们一条生路?”

毛泽东指出:"鉴于他们二人身处高位,贡献卓著,影响力深远,因此我们才下定决心予以处决。唯有如此,方可拯救二十、两百、两千乃至两万个犯有不同等级错误的干部。"

在会议的最终决议中,一致赞同河北省委的提案,决定对刘青山与张子善二人执行死刑,并即刻执行此判决。

此决策传至河北,仍有少数人呼吁,能否向毛主席进言,请求免于极刑,给予他们悔过自新的机会。

毛泽东的回答仍旧是那句坚定的话语:“必须处决。”他更是明确表态,严禁任何人为之求情。

12月30日,《人民日报》对外发布了刘青山与张子善涉嫌贪污的消息,并同步公告了河北省委作出的开除刘青山、张子善二人党籍的决议。

全国震动。

08年171亿账本

调查结果令众人震惊。

窃取机场建筑资金、挪用用于救济水灾的造船贷款、截留治河款项、贪污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储备粮食、克扣剥削民工的生活必需品,以及诈骗银行贷款,其金额总计高达171.6272亿元(以旧币计)。

171亿约等于1710亿元人民币。

依据那时的货币制度与商品价格,此笔资金足以购买粮食近两千万斤,或棉布八百万尺,足以维持五十余万民众一个月的口粮,并为他们每人提供一套衣物。

能折合成近一吨黄金!

刘青山与张子善利用这些资金,秘密操控所谓的“机关生产”,并与不法商人勾结,从事投机倒把活动,从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高达21亿元。

他们生活奢靡,贪污挥霍的金额高达3.7825亿元。在这其中,刘青山涉案贪污1.8399亿元,张子善则贪污了1.9426亿元。

于天津档案馆珍藏的“天津专区往来清单”中,我们得以窥见:“亚米茄手表一枚”、“罗莱克司手表一枚”(即劳力士手表的旧称)。参照1954年颁布的进口手表标准品零售价格表,两款手表的售价分别为450元和550元(新币),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价格堪称天价。

“本处干部若请本处干部外出就餐或观赏戏曲,费用将由机关报销;若干部在外执行公务时观看戏曲或就餐,相关费用亦由机关承担;至于干部个人请客或观赏戏曲,费用亦由个人承担。”

若上梁不正,下梁难免歪斜。张子善自身贪污腐化,部下亦纷纷效仿。

天津地委552干部投票

1951年年底,华北局经河北省委之请,向天津地委征询了关于刘张二人量刑的见解。

在家地委的八位委员齐聚一堂,经深入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共识:决定对涉案人员实施死刑。

天津552名干部参与投票。

针对刘青山案:535人赞同判处其死刑,8人被判处死缓,3人被判无期徒刑,另有6人被判有期徒刑。

针对张子善案:536人赞同判处死刑,7人被判处以死缓,3人被判无期徒刑,6人则被判处有期徒刑。

96%以上支持死刑。

这说明民愤深重。

刘青山与张子善自以为革命有功,便以为可以随心所欲。然而,他们似乎忘却了,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而党员干部理应成为人民的忠实仆从。

他们违背了昔日的诺言,背弃了在沙场上英勇捐躯的战友,辜负了民众的信赖。

1952年1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马国瑞撰写的文章《坚决抵制官僚主义——刘青山、张子善重大贪污案所带来的深刻教训》。

1月18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光瑞正式签署了对刘张案件的公诉文件。

公审大会2月10日举行。

保定体育场枪响

1952年2月10日,保定。

保定体育场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共有21800名民众参与了这场公审大会。广播电台现场进行了实时直播,全国数百万听众通过收音机得以收听这一盛况。

河北省高院设立临时审判庭,由院长宋志毅出任审判长一职。

10点,公审大会始。

省委组织部部长薛迅首先代表案件调查处理委员会,对刘张的罪行进行了严肃控告。

随后,农民孙树林代表受灾民众公开发声控诉。他叙述了治河民工因食用变质粮食而丧命的惨痛事件,现场气氛沉重,众多听众不禁泪流满面。

最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宋志毅郑重宣读了判决书。

刘青山与张子善滥用职权,盗取机场建设资金、水灾造船贷款、河道治理资金、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食储备,以及克扣民工供应粮,并骗取银行贷款,其总金额高达171.6272亿元。他们与不法商人勾结,从事投机倒把活动,导致国家财产遭受21亿元的损失。此外,他们生活奢靡,贪污挥霍共计3.7825亿元。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刘青山、张子善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同时没收其全部个人财产。

话音刚落,全场瞬间沸腾,响起了“拥护廉洁奉公的人民政府”、“拥护光荣、伟大的共产党”的激昂口号。

午后,刘青山与张子善被押解至保定东关的校场刑场。

两声清亮的枪声响起,两位昔日的革命英雄应声倒地。

保定枪声,响彻中国。

这两声枪响,激荡起新中国干部群体的觉醒。它向所有人传递一个坚定的信号:共产党对于腐败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无论你身处何等高位、贡献多大,一旦涉嫌贪污腐化,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4月18日,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

至1952年10月,“三反”运动圆满落幕,全国共有38,402名贪污分子接受了刑事制裁,其中42人被依法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刘青山与张子善之案,作为新中国反腐斗争的开篇之作,至今已逾七十余载。然而,此案仍旧频繁为人所提及,其警示之意义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