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狂飙飞车》 Bad As I Used To Be (From F1® The Movie) ,Chris Stapleton

在这个暑期档开始的当口,与《酱园弄》并肩而行的是另一部纯种美国大片《F1:狂飙飞车》(F1:The moive)。比起前者5.8的豆瓣评分,后者的8.5就很让人有去电影院一睹风采的冲动了。@中国电影报近几年好莱坞在中国发展有疲软之势,像过去打着“美国进口”的旗号圈钱就能挣麻了的操作,已经逐渐失去了主场。然而最近的“大片”无论是《碟中谍 8:最终清算》还是《F1:狂飙飞车》,都向观众透露着一个讯号,“我们好莱坞老当益壮,杀回来啦!”当年过六旬的阿汤哥仍在荧幕上奋力奔跑,而他的同龄人皮特也领着众人在荧幕上做热身训练时,不禁令人感叹:好莱坞老一代人真能打啊!六十岁,正是拼搏的时候!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不夸张地说,绝对是今年最适合大荧幕观看的影片。不懂F1也没关系《F1:狂飙飞车》并非小众车迷的狂欢彩蛋,它具备足够的可看性,即便你不明白其中的术语也丝毫不影响,因为首先,它是一部电影。导演没有采用口播术语的机械模式,而是用节奏感和镜头语言稀释了专业性的复杂,如“进站窗口”、“胎压设定”这类概念,与剧情交错并行,观众只管看,看完自然对F1赛事有点概念了。如果非要科普,这里简单罗列一些术语(部分内容来自AI),帮助您更好观影(不看也没关系)。🚩1. 红旗(Red Flag)全场比赛暂停,车手必须立即回维修区,赛道情况危险。出现场景:重大事故、赛道封锁、大雨或赛道损毁。⚠️2. 黄旗(Yellow Flag)表示赛道上前方有危险,必须减速,不得超车。单黄旗:前方某个区域有事故,车手须谨慎通过;双黄旗:情况严重,通常需要准备停车或避障;虚拟安全车(VSC):一种电子黄旗,车手需按照指定速度驾驶。电影中常用于“制造悬念”:主角车手快要超车时突然出现黄旗。⛔3. 违规超车(Overtaking under yellow flag)在黄旗状态下超车是严重违规,会被罚时或通过维修区。电影中某角色为夺冠强行超车,被判罚,引发争议。灵感明显来自现实赛场的“红牛争议”、“赛会介入过度”问题。🛞4. 进站策略(Pit Stop Strategy)车手需根据轮胎磨损等选择时机进站换胎。包括:Undercut:先进站,靠新胎抢位置;Overcut:晚进站,依靠赛道位置和干净空气。片中多个关键战术转折点都靠“进站时机”的争夺展开。2019 F1上海站 各大车队进站合集🧯5. 安全车(Safety Car)比赛中如出现严重事故,会出动安全车,控制全场节奏,禁止超车,直到赛道恢复安全。被许多观众误会为“暂停比赛”,其实车仍在跑圈;电影中结尾的一圈冲刺赛即来源于“安全车退场后最后一圈”。f1中国站安全车医疗车已经就位👎6. 裁判争议(Race Director Decision)比赛由FIA赛会裁判长(Race Director)主导判罚与规则应用。现实2021年阿布扎比站极具争议,导演可能借此表达“规则与公平”的哲学辩题;电影中也刻画了裁判面临的舆论、利益压力。f1 维斯塔潘因在虚拟安全车下违规被罚5秒聚焦赛场的精准狙击那么,《F1:狂飙飞车》是什么风格的赛车电影呢?比起《速度与激情》系列定位于动作/冒险/犯罪题材,《F1》更忠实于描绘F1赛车手和赛场,和“唐老大”满世界跑着锄强扶弱方向不同。《速度与激情》剧照比起《极速风流》出彩的“双雄”设定,《F1》显得更“工业”,片中几乎所有“套路”你可能都见过,但却依然有能让人看得热血澎湃的魔力。《极速风流》剧照比起《飞驰人生》,已经不记得剧情是什么了。《飞驰人生》剧照显然,《F1》并非喜剧片,它的全部精力放在表达专业赛事上。看完《F1》,起码会让观众了解两个基本点:1、F1赛车,是考验整个集体,讲究共同努力的;2、F1赛事,不仅比速度与激情,更要讲究比赛“技巧”。有F1赛车迷说,现役闯出名堂的赛车手,没有“干干净净”的,多多少少有些“手段”。低情商说叫“钻制度的空子”,高情商叫“规则灰区中找出突破口”、“规则允许范围内做到了极限操作”、“边界踩得刚刚好”、“在规则边缘跳探戈”赛车运动的魅力本该是技术较量的纯粹性,沦为“钻空子锦标赛”这原本令人不齿,但在剧情背景下,当钻空子成了落后车队能赢的唯一可能,哪怕最后出现奇迹时刻,也不啻为编剧本领到位。人保车还是车保人?156分钟的影片长度中,当登味儿男主桑尼·海耶斯(Sonny Hayes)带着他的狂傲不羁首次登场时,观众或许会像技术总监那样只想喷这个自大狂人。但塑造桑尼时,显然编剧是往具备领袖气质的方向上努力的,于是他的自大全有道理,他的技术是大话保障,他的人格魅力凝聚了整支队伍。与他作为对立面的天才小将约书亚·皮尔斯(Joshua "Noah" Pearce)简称JP,在与他互不对付一段时间之后,也成功地被他折服。至于这其中的曲折,最好是留给各位判官自行感受。只能说,再无感布拉德·皮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其在大荧幕上的华彩。Sonny潇洒不羁的气质与演员自身荧幕风格高度吻合,不知道有多少观众会幻视《燃情岁月》中的天涯浪子,这片子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一重浩大的视听盛宴回归影片的视听层面,最高光片段大概是观众跟着Sonny进入心流时刻。耳边响起的汉斯季默配乐的神来一笔,以脉冲电子节拍为基底,营造出急促、心跳加速的节奏感。 Three Laps Is A Lifetime ,Hans Zimmer 中段伴随着管弦乐逐步加入,旋律线由“人”与“机械”交织。汉斯·季默将乐器设计解释为:弦乐代表Sonny的情感与人性,电子合成代表赛车的机械力量。最终以铜管和弦乐高潮收束,形成“奔跑即救赎”的情感高潮。Zimmer与导演Kosinski联合构思,让音乐“有预见性”,又保留不可预测因素。音乐层层递进,象征着Sonny从内心犹豫到破茧而出、再到掌控赛道的转变。混合电子+管弦的方式,体现了人机的共鸣及意识流进入赛道的聚焦状态。此刻的观众,也身临其境地与Sonny一起感受时间静止、赛车贴地飞行了……穿插于几场不同城市举办的F1赛事的音乐,则是来自多位艺术家的流行音乐。 Lose My Mind (feat. Doja Cat) ,Don Toliver 可以说实现了潮流与风格同在,热烈并激情澎湃的交感效果,配合赛车引擎轰鸣和砂石飞扬的画面,抓人心脏于鼓掌之间。难能可贵的是,该片是F1历史上首次在比赛期间制作的电影,获得国际汽车联合会(FIA)与F1管理方全力支持,90%的赛道镜头均为实景拍摄。作为幸运观众,我们前所未有地看到采用特制6K微型摄像头、固定在F2赛车驾驶舱中、极其贴近真实速度感和视觉冲击的IMAX车内实拍镜头。300多公里的时速,你就感受吧。赛车比赛的热身圈也是真实场景的实拍镜头,Pitt与Idris在真赛期间真实亮相,车辆参与进赛前队列进入主赛道。F1热身圈(Formation Lap):在F1比赛开始前,所有车手需驾驶赛车在赛道上跑一圈。车手们会按照排位赛的成绩顺序排列起跑位置,并在此过程中遵循相关规则,通常要限速且不允许超车,不得干扰其他车手。主要作用在于提升轮胎温度以达到或接近最佳工作温度,从而增加轮胎抓地力,让车手在比赛起步时能有更好的操控性能。几场重头戏也来自真实赛道实录,拍摄赛道涵盖比利时斯帕、意大利蒙扎、日本铃鹿、英国银石、匈牙利、墨西哥、阿联酋阿布扎比等F1官方赛道。阿布扎比亚斯码头赛道片中Sonny所在的APEX车队“官方存在”,其为现实大奖赛周末为影片组建的“第十一支车队”,拥有Pit Lane、Garages,与车队机械师、工程师并肩作业。还有赠送给车迷的小彩蛋:片中扣人心弦偶尔嘴臭的解说是真的,亦有车手加盟——真实F1车手(汉密尔顿、勒克莱尔等)客串,Sky Sports的David Croft与Martin Brundle担任比赛解说员。真的,全是真的,有好东西他们是真拍啊!两年拍摄、3亿美元投资,诚心实意,绝不打水漂。真实F1赛道+真车+真车手+真周末氛围、车内6K镜头车手自驾、车队真实参与他们怎么敢的?!这得益于两位主演布拉德·皮特和戴姆森·伊德瑞斯在开拍前接受的三个月训练,两人一路从F3赛车开始训练并进阶至F2,坚持不靠替身上场。不知道他们感觉如何,最近刚参加完新疆环塔(国际)拉力赛的韩东君一定羡慕得要死,既有对开方程式赛车的羡慕,还有对以此为圆心拍电影的羡慕。最后感叹,白男简直是光环拉满的开挂人生,活到60,还能接到专属剧本,逆天人格魅力,从不被看好到奇迹出现,真是老天要他赢!奖牌奖杯拿到手软,还能潇洒卸下荣誉,拍拍屁股转身离去,转战下个路口。车手一生只为追求速度和极致,挂着一身伤,死在车里也得意,潇洒得没边儿了~说一千,道一万,您最好还是亲自去影院体验一把疾速冲刺的快感,尽量选择IMAX版本,不损失任何细节。一场影片看下来,相信你会燃起对F1方程式赛事的兴趣。F1这一把,赌赢了!END●《酱园弄》顶级厨师精心烹饪了一坨大的●《死神来了6》:由熊孩子的硬币引发的血案●《碟中谍8》,高燃好看,冲就完了!我是李狐狸你没走错片场 嘘~ 熄灯 放映!43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