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图斯想为香港培养一个欧洲联赛球员,这事靠谱吗
尤文图斯来了,上个月,这家拿过36次意甲冠军的意大利俱乐部,在香港正式启动了他们的足球学院。不仅如此,他们还把亚洲区的总部安在了中环,并且跟本地的港超球队九龙城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目标很明确:培养出一个能立足欧洲主流联赛的香港球员。
学院的技术总监卢卡·蒙蒂话说得很满:“这是一个长期项目,我们不是来待几年就跑路的。”他还强调,希望给香港足球带来“积极的改变”。这话听着总觉得有些耳熟,不是吗?干我们这行十几年,见过太多欧洲豪门打着“青训合作”的旗号来到亚洲,发布会开得风风光光,最后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几年过后,项目悄无声息,只留下一堆印着俱乐部logo的训练背心。
倒不是说我一开始就给尤文图斯泼冷水,毕竟,他们这次看起来确实是带着一些诚意来的。把亚洲总部设在香港,这至少说明在商业层面,他们是认真考虑过的。跟九龙城的合作,如果能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挂个名,那对本地足球的技战术理念或许真能带来点冲击。但这个“技术合作”具体到什么程度,是派驻教练,还是共享训练体系,目前还没看到更具体的内容。这些细节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蒙蒂还有一句话,说学院的大门为所有年轻人敞开,因为“足球属于每一个人”。这个理念当然没错,普及和推广是基础。但培养顶尖球员是另一回事,那是一条极其残酷的精英化道路。普及是撒网,精英是捞针,两者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我有点好奇,尤文图斯打算如何在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学院里,筛选和打磨出那个能去欧洲踢球的“天选之子”?这套体系在香港这个特殊的足球环境里能不能跑得通,还是个未知数。
老实说,从香港本土培养一个能进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牵涉到身体对抗、战术理解、语言文化,甚至是身份和签证这些球场外的麻烦事。一个香港的年轻球员,要付出比欧洲同龄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一个被看见的机会。过去我们不是没有过希望之星,但最终都在现实面前撞了墙。
尤文图斯在全港设置了六个训练点,看起来是想把网撒得足够大。但这终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至少十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今天种下一棵树,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结果,都要看未来几年浇水施肥的人还在不在。蒙蒂先生的“长期项目”承诺,真正的考验是在第三年、第五年,甚至第十年,当最初的热情褪去,当商业回报不那么明显的时候,尤文图斯还会不会像今天这样信誓旦旦。
这盘棋刚开始下,现在就断言结局为时尚早。但对于香港足球来说,有人愿意来搅动一下这池水,总归不是坏事。只是我们这些旁观者,看过太多起高楼、宴宾客,最后楼塌了的剧本,心里难免会多存一个问号。希望几年后,我们讨论的不是尤文图斯香港学院的悄然落幕,而是一个真正有希望去意大利闯荡的香港年轻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