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迈向全面城市化:岛内外协同发展新篇章
厦门要像深圳那样彻底告别农村,岛外四区迎来大变样
厦门这地方,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可这几年的动静真不小。最近风头最劲的,就是一句话:厦门要像深圳一样,实现百分百城市化,从此再没有农村。这话听着挺猛,但细品起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岛内那块地儿,早都快挤成沙丁鱼罐头了,高楼一栋挨着一栋,路修得再宽也堵,发展空间基本到头了。想再往上冲,眼睛就得往岛外看。
岛外是哪?集美、海沧、同安、翔安,这四个区以前大家提起总觉得“郊区味”浓了点,生活节奏慢,人气也没那么旺。可你要是几年没回厦门,现在再去走一圈,保准吓一跳。集美的学村片区早就不是学生扎堆的地儿了,商业综合体一个接一个,地铁通了之后,岛内外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海沧更不用说,跨海大桥一过,那边的房价几年前就开始蹭蹭涨,配套也跟得上,医院、学校、公园全都有模有样。
同安呢,以前是“后花园”,主打生态和温泉,现在也不光靠山吃山了。工业集中区搞得红火,新能源、智能制造这些高大上的产业也开始落地。最让人没想到的是翔安,这个曾经的“偏远地带”,现在可是扛起了大旗——新机场就建在这儿。国际机场这种级别的基建,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落的,这背后是实打实的资源倾斜和战略定位。翔安一旦通航,不光是厦门的门户变了,整个闽南地区的交通格局都得重新洗牌。
其实回头想想,厦门这些年的发展路径,跟深圳确实越来越像。深圳当年也是从小渔村起步,靠特区政策一路狂飙,最终把关内关外全都城市化了。厦门虽然体量没法比,但思路是一样的:先集中力量把核心区做起来,等攒够了资本和技术,再反哺外围,形成全域发展的大格局。现在岛内已经玩到“满级”,下一步自然就是带着岛外一起飞。
有人可能会说,没了农村,那烟火气不就没了?菜市场买不到新鲜蔬菜了?其实城市化不等于抹掉所有生活气息。你看集美新城边上照样有农庄体验,同安的乡村游也还在搞,关键是怎么平衡发展与保留。城市化的本质,是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机会更加均衡,而不是非得拆掉老房子才算数。
更何况,现在的“农村”概念早就不一样了。很多所谓的村庄,年轻人出去打工,剩下老人守着空房,土地荒着,公共资源也跟不上。与其让这些地方慢慢凋零,不如顺势而为,通过科学规划,把人口集中起来,建更好的学校、医院、交通网,让大家住得舒服、出门方便、工作有奔头。
厦门这步棋,走得不算快,但每一步都挺稳。从BRT到地铁,从跨海大桥到新机场,基建的脉络越来越清晰。岛外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未来增长的主战场。可以预见,再过十年,你说你是翔安人,别人不会再问“那是不是很偏”,而是直接说:“哦,机场边上,方便得很。”
城市发展就像爬楼梯,一级一级往上走。厦门已经踩稳了第一级,现在正准备迈第二步。岛外四区的蜕变,不只是地图上多几栋楼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更多人能享受到城市的便利,也意味着这座城真正有了超级都市的底气。
一座城市的野心,藏在它的规划图里,也写在每个人的日常中。
“城市化不是消灭乡土,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活得更有尊严。”
资料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官网、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文件、新华网福建频道、厦门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