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才求和,美军舰直闯台海,东部战区亮剑武直 10 升空
美防长刚打电话说“不想冲突”,美军舰转身就冲向台海,解放军武直-10直接升空迎敌,全程贴脸盯梢,高度忽上忽下——这不是演习,是真刀真枪的对峙现场。
福建舰最近动静不小,几次远航测试搞得外媒天天盯着看。 有人猜它会在9月18日亮相,也有人觉得国庆当天可能性更大。
不管哪天,这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一旦正式服役,中国海军就正式进入“三航母俱乐部”。 更狠的是,据说第四艘已经在图纸上画好了,进度条拉得飞快。
这艘船不光吨位大,关键是技术新。 电磁弹射、全电推进、隐身设计,全是21世纪航母该有的样子。 相比之下,美国那些尼米兹级老家伙,虽然块头大,但很多系统还是上世纪的底子。
新造的福特级又卡壳,不是电磁弹射故障就是升降机罢工,折腾了好几年还没形成完整战斗力。 难怪美军高层一听到福建舰要去南海试训,神经立马绷紧。
美国防长奥斯汀前几天刚给中国防长打了通电话,原话是“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听起来挺温和。 结果电话挂了没几天,美国海军“希金斯”号驱逐舰就带着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一头扎进台湾海峡。
这两艘船年纪都不小了,“希金斯”号是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伯克级,“里士满”号更是1995年下水的老护卫舰。 跑这么远,就为了在别人家门口晃一圈,摆明了是来刷存在感的。
解放军东部战区没惯着。 055型万吨大驱直接前出卡位,空中则派出武直-10武装直升机全程伴飞监视。 别小看这架直升机,它可不是来观光的。 飞行数据显示,武直-10在短时间内高度剧烈变化,一会儿拉到接近100米高空,一会儿又压到离海面300米左右。
这种飞法,明显是在应对空中突发状况——很可能英美军舰放出了舰载直升机,试图在低空搞点小动作,结果被武直-10直接贴上去逼退。
武直-10的机动轨迹被雷达完整记录下来,每一次爬升和俯冲都精准卡在对方可能的行动路线上。 没有开火,但压迫感拉满。 这种“你动我也动,你升我压你,你降我贴你”的战术,让对方直升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有军事观察员指出,这种近距离空中对峙,比导弹对准还考验飞行员心理素质和战机性能。
东部战区当晚就发了通报,用词很直接:“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 没提“警告”“驱离”这类常规用语,而是用了“应对处置”,说明现场情况比平时更复杂。 通报里还特意强调“战区部队全时待战、随时能战”,这话不是说给老百姓听的,是专门讲给某些想试探底线的人听的。
美军这次行动,舰艇选的是老型号,路线走的是老套路,连时间点都卡在防长通话后不久。 明面上说是“自由航行”,实际上就是想测试解放军在福建舰即将服役这个节骨眼上的反应速度和应对强度。
结果很明确:反应比他们预想的更快,手段比他们预估的更硬,连武装直升机都敢贴着海面玩战术机动。
英国“里士满”号全程没吭声,基本就是跟着美国后面打酱油。 但它出现在台海,本身就传递了一个信号——某些欧洲国家还是想在亚太刷点存在感,哪怕只是当个配角。 可惜的是,这次连配角都没演好,全程被武直-10的旋翼声压着走。
现场有渔民拍到,武直-10在低空悬停时,机腹下的火箭巢和机炮清晰可见。 这不是摆拍,是实战配置。 直升机驾驶员没有做任何特技动作,就是稳稳地悬在对方舰艇侧翼,像一把随时能出鞘的刀。 舰上水兵抬头就能看见驾驶舱,这种心理压迫,比雷达锁定还让人坐立不安。
东部战区的海空力量这次是联动出击。 海面上055大驱卡住外侧航道,空中武直-10压住低空走廊,后方还有预警机和岸基雷达全程数据支持。 整套体系运转流畅,从发现目标到完成布控,时间比以往缩短了三分之一。 这不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是常态化战备的直接体现。
美军舰上的电子侦察设备肯定全程开机,想收集解放军的通讯频率、雷达参数、战术配合模式。 但东部战区早有准备,所有通讯全部加密跳频,雷达开机时间精确到秒,连武直-10的飞行轨迹都故意做了不规则变化。 想偷数据? 门都没有。
这次对峙持续了四个多小时,直到美英军舰完全驶出台海中线,武直-10才调头返航。 全程没有一句喊话,没有一次武器瞄准,但每一个动作都在告诉对方:这里不是你们能撒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