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中亮相的长剑-1000令人震撼,是否代表东风100即将退役
九三阅兵那天,长剑 - 1000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作为战略武器方队里的关键一员,首次正式展现在大家眼前。这可真是个大新闻,说明我们中国在巡航导弹技术上取得了不少突破,一下子就从超音速水平跃升到高超音速层次了。
现在俄乌冲突不断升级,这块地方差不多变成各种先进武器的试验场,特别是导弹和防空系统对抗的场面,真让人揪心。从实战来看,光靠速度快或者能低空飞行,也不一定靠谱。像乌克兰用的“爱国者”PAC-3、S-300这些防空系统,对一些老旧弹道导弹的拦截还算挺有效的。
空射弹道导弹的表现其实也挺让人失望的。俄罗斯用米格-31发射的“匕首”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几次出来后,乌军都成功拦截了几回。
由此可见,那种既能“高速”又具备“低空+机动”能力的导弹,才算是真正突破现代防空系统的有力工具。而中国最新曝光的长剑-1000,把这个组合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档次。
在93年的阅兵仪式上,长剑-1000导弹作为战略方阵的重要成员首次亮相。它和KD-20A空射巡航导弹以及鹰击-18C海基隐身巡航导弹,合起来组成了“三级联动”的战略攻击体系。
长剑-1000运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完全克服了长剑-100所采用的亚燃冲压发动机的技术瓶颈。
老式的亚燃冲压发动机在5马赫左右就会遇到“速度墙”难题,而长剑-1000用上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新招,通过巧妙的办法,让燃烧室里的气流达到超声速燃烧,再利用高速气流带来的冲压作用,这一招让导弹的速度轻松突破了5马赫的关卡。
长剑 - 1000的射程提升不少,结合它使用的发射车尺寸和载重情况来看,这款导弹的飞行距离比东风 - 100要更远。
国外一些媒体根据理论估算,它的最大射程也许能达到5000公里,甚至可能更远点儿,反正这就为解放军打开了更广阔的战略威慑空间。
美国一位军事专家布兰登提到,长剑-1000的射程或许能突破7000公里。要是果真如此,那它就能毫不费力地覆盖第二岛链内的所有重要战略目标,甚至还能波及第三岛链上的那些关键地区。
长剑-1000的飞行速度高达10马赫15,比美国正在研发的HAWC高超声速导弹(大致5马赫)还快很多,而俄罗斯装备的“锆石”导弹最大速度也仅约8马赫,差距显而易见。
以1000公里的作战距离来说,普通的亚声速巡航导弹得花上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目标,超声速导弹则能把时间缩到20分钟左右,而长剑-1000只用不到10分钟就能实现“发现就摧毁”的快速打击。
在3.5万到4万米的高空巡航,正好位于传统防空系统难以防范的盲区内。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种导弹在巡航途中还会进入最后的突击阶段,能够从多个方向、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变换轨迹,反导系统根本没办法提前预测它到底要往哪儿飞。
一旦长剑-1000一亮相,整个区域的战略格局就彻底变了。这款导弹可以击中第二岛链内所有重要的战略目标,甚至有可能对第三岛链的关键地点实施打击,为解放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远程精准打击能力。
在解放军信息化火力打击系统的支持下,长剑-1000能够极为精准地攻击各种时间敏感的目标,比如敌人的机动指挥所、导弹发射车,不管是间歇工作的雷达站,还是临时集结的部队,甚至海上的航母战斗群,它都不能轻松幸免。
长剑 - 1000具备核打击和常规打击两种能力,这让它的战略价值更上一个台阶。它能根据任务需要,灵活选择使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这样一来,在执行战略威慑时,手段更多样,操作也更灵活。
需要提醒的是,长剑-1000装备到部队,不意味着长剑-100就得退出战斗阵容了。这俩其实是各自担负不同的任务,一个专攻高端目标,另一个则应对相对低端目标,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合力打造更完善的远程精准打击系统。
长剑-1000的出现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事件,代表着中国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气动设计和材料科学等前沿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美军一直依赖的“萨德”和“爱国者”反导系统,在遇到长剑-1000的时候,明显显得应对乏力。面对十马赫速度的目标,现有的反导系统几乎没有成功拦截的希望,几乎没有任何拦截的机会。
长剑-1000一曝光,就表明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了,这也意味着解放军远程精准打击能力有了划时代的飞跃。
发出精彩内容,享受分成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