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若直辖了,四川新省会谁来接?这三座城市呼声最热!
成都的安逸劲儿是出了名的,街边茶馆一坐就是半日,滚烫的盖碗茶配着龙门阵,日子慢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可你要是真以为成都人只会喝茶摆闲,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地方的经济跑起来,简直跟春熙路地铁换乘的人潮似的,汹涌得很,常年在新一线城市里拔头筹。不过吧,跑得再快,也难免遇上个瓶颈啥的。饭桌上、网络上,时不时就冒出个说法:成都要是能升级成直辖市,那可就敞亮了,资源、政策都更充裕,说不定一脚就跨进一线城市的门槛儿了。这设想听着挺美,可我琢磨着,真要是走了这一步,偌大一个四川省,新省会的担子,谁来挑?
这事儿网上吵得热闹,几个名字被反复提起。排第三的,是长江边上的宜宾。我去过那里,刚下车就能闻到空气里那股若有若无的酒糟香——毕竟“酒都”的名头不是白叫的。金沙江、岷江在那儿汇成长江,滚滚东去,所以它也被叫做“万里长江第一城”。站在合江门广场看三江交汇,水色分明,那景象挺震撼。地理上,它卡在云贵川交界的地儿,自古就是咽喉要塞。当地朋友跟我讲,水路、陆路、航空这些年都发展得挺快,算得上川南真正的交通枢纽了。历史上这儿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酿酒史据说能追溯到四千年前,种茶也有三千年了,文化底子确实厚实。省里把它定位得挺高,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南向开放的门户……这些名头都落在它头上。有网友就说了,这么个有底蕴、有位置、有交通、省里又重点打造的地方,接棒省会,也不是不行吧?
排在第二位的是德阳。这个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那股子硬朗劲儿。离成都太近了,一脚油门的工夫。朋友带我去看过那些巨型机械厂房,龙门吊高耸入云,机器轰鸣震得地面都颤悠,真不愧是“重装之都”,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脊梁之一。它稳稳地在成都平原东北角站着,是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双城圈链接的关键一环。交通便利是它的王牌,去双流机场、去那个亚洲数一数二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都近得很。聊天时听本地人提过,现在的发展思路就是努力成为成都北边的新支撑点。有网友分析它的优势,觉得它产业扎实、地理位置优越,又有深厚的工业根基,在成都直辖的设想下,接手省会职责,似乎有着天然的承接力。
说起呼声最高的那位,还得是绵阳。这地方是四川盆地西北角的明珠,论地盘,比成都还大些。我去绵阳那次,专门拜访了在九院工作的老同学,车绕着那片区域开,戒备森严,空气里都飘着一股认真劲儿。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们那儿的科研人员密度,可能在全国都排得上号。这话真不夸张,想想看,国家级的研究所、实验室扎堆,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林立,还有二十多位院士扎根于此——这阵仗,难怪被叫做“西部硅谷”,还是国家唯一明确建设的科技城。经济上,它稳稳坐着省内老二的交椅。历史文化也悠久,建城两千多年,富乐之名流传至今。环境也好,“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看着就让人舒服。不少网友觉得,从综合实力、科技地位、城市体量和省内的分量来看,如果真有省会变动这回事,绵阳似乎是眼下最有力的竞争者。
聊起这些“可能性”,我坐在成都常去的那家小面馆里,对着老板感叹:“你说这事儿靠谱不?”老板一边熟练地挑着担担面,一边摇头笑:“嗨,网上传嘛!咱成都老百姓该吃火锅还是吃火锅。不过嘛……”他顿了顿,“真要有那么一天,选谁,那都是省里的大事,得看全局咋盘算,哪是我们在这瞎猜就定的?”这话实在。成都直辖这事儿本身就还停留在人们茶余饭后的畅想阶段。至于谁当新省会,宜宾的枢纽开放、德阳的产业地利、绵阳的科技实力,各有各的硬通货。但说到底,城市定位这种宏大的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老百姓嘛,就像面馆老板说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该喝的茶照喝,该摆的龙门阵照摆。那些宏大的设想,终究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更高层面的智慧来运筹。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