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九年回顾,农村家庭拼到底压力山大,现实让人心疼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些经历,【时光飞逝,二胎政策也走了快九年了,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 你说这事儿,九年前刚刚放开二胎的时候,咱们很多70后、80后的爸爸妈妈们
都觉得,既然政策放开了,不拼一把
当时,不少人都不管自己年纪偏大
还是挺着肚子就奔着二胎去了
你想想,那会儿,很多人都还有兄弟姐妹,也怕自家孩子太孤单,最关键是农村那边,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挺根深蒂固的
就觉得有政策,怎么不赶紧拼一拼
咱们也想多凑个“人丁”
我身边的朋友、熟人圈子里,生二胎的事儿那叫一个比比皆是
这会儿,孩子们都已经会打酱油了,走在大街上还能看到他们跟着跑啊跑
只是说实话,也有一些家长开始后悔了
觉得这个事儿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二胎这事儿,农村的老徐非得拼到底】
你知道,咱们农村的老徐
绝对是属于那种“非要二胎不可”的类型
毕竟农村人,觉得多一个娃,等于多一份力气
家里多点帮手不是挺好的
老徐的父母也挺支持他,坚信多带一个娃
老徐是70后,第一胎是个男孩,十多年后,又生了个男孩
家里就像个“男丁”队伍一样
记得那会儿,2017年,老徐在一家电镀厂打工,月收入差不多八九千块
老徐媳妇儿,刚生完二胎,取了节育环,调养了两个月
那时候,生育还是挺吃力的,毕竟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比年轻时候,动了手术
生完娃之后,媳妇儿一段时间都不能干活
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疫情就来了
你说,老徐那会儿,老是由于疫情防控,工厂停工,订单少
经济形势其实变得更难了
老徐的厂里订单少了,工资也只剩五千多块,家里两个娃都在上学,靠老徐一个人养家
原本答应帮忙带娃的父母都快七十岁了,自己身体也不行
你知道,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你想,家庭的未来,按着当时的局面
除非你是那种铁饭碗,其他大多数人
再加上房产贬值,出租也难,靠着房产赚点租金
利息也是个泡泡,靠这个过日子
大龄夫妻要生娃,父母帮忙带娃的几率也越来越低,最关键是农村的老人,到六七十岁,身体就不行了
而且大多数老人还没有退休金,要么要子女赡养费,要么身体不好
你说家里要养两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
更别提这两年,教育开支涨得飞快,大学学费也是天价
民办大学动不动就是好几万块
有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不得不借贷款
【家庭的经济压力,像个无形的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你知道,老徐还算是个比较能算的,他仔细琢磨过,要是没有二胎
这个家庭的孩子上学也不会这么难
老徐心里清楚,自己都快六十了,二胎还在十几岁的阶段,要是再想让孩子上学,光靠着他那点退休金
每个月一千多块的退休金,和现实的开支比起来
想起来就头皮发麻,老头子还得继续打工
你说这老人家,谁愿意每天在外面奔波
但生活就是这么现实,谁也没办法
跟老徐家庭局面差不多的,还有个80后的表弟
去年刚刚失业,还背着房贷
要不是岳父母用退休金帮衬着,这家子都快扛不住了
还有小区里的老李,81年的,家里两个孩子
老李的父母去年都出了情况,爸爸得了痴呆症
虽然老李在体制内,但收入实在撑不起整个家
你看,大龄生二胎,身体的状态真是个大情况,不光是夫妻俩
连父母的身体局面也得考虑进去
所谓的“100减1等于0”定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是身体垮了
早些年,或许一家人都还能挺过来,但时间一长
没有健康的身体,钱再多
这个人间,变得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家庭的底线一旦崩塌
【二胎这事儿,真得掂量掂量,别一时冲动】
我还记得有个网友留言,说得挺有道理:“生二胎的底线,要么你手头宽裕,要么你老公老婆很靠谱
你啥都没,那就别折腾自己了,别听那些人忽悠,说给孩子留个伴
” 这话说得挺直白,也挺扎心的
其实,要决定要不要二胎
得把自己家里的局面算得清清楚楚
你要考虑长远的,不能一时兴起
70后、80后,确实经历了不少苦难
可这份安稳很脆弱,一碰就碎
多一个孩子,不是简单地多买一双鞋、多添一个书包那么简单
还得考虑家庭的开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社会的动荡不安
很多人一开始看着挺高兴,觉得生个二胎挺好,但到头来,才发现育儿的苦,跟第一次一样
而且,如果家庭环境不够好,没有人帮忙托底,孩子再怎么努力
父母要是眼睁睁看着孩子掉到社会底层,那才是真心让人心疼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责任就是托起孩子
凡事得量力而行,自己能扛多大事,就扛多大事
对孩子负责,也得让他有个能撑起未来的底子
这九年来,放开二胎的政策像个风,吹走了一些迷雾
也带来了不少现实的困扰
有人说,刚开始那会儿,很多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
才知道啥叫“苦中作乐”
多一个娃,不只是多一份责任
没有一份家庭,能在风雨中站得稳
靠的都是父母的真心和努力
说到底,咱们得明白:孩子出生的地方,不光是一个家庭的事情
凡事都得量力而行,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也别让孩子在没有保障的环境里长大
只要心里有数,留得住底线,养得起孩子,日子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