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杰,一个生活在孟买的IT小哥,最近心里一直憋着个事儿,想不通,也睡不着。

他是个挺爱国的人,总觉得自己的国家——印度,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他会自豪地跟每一个来印度的外国背包客说:“看,我们的泰姬陵,多美!我们的香料,多香!我们还会说英语,多方便!”

可最近,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很受伤的现象。

他关注的那些欧美旅游博主,以前还偶尔会来印度拍个视频,骑骑大象,逛逛市集。可现在,他们的动态里,清一色地变成了中国的风景。

照片里,他们在上海外滩的璀璨灯火下举杯,在成都的巷子里抱着熊猫玩偶傻笑,在西安的古城墙上骑着自行车迎风飞驰。

拉杰越看越不是滋味。他把手机往床上一扔,心里那个问题又冒了出来:“凭什么?凭什么这些老外都跑去中国了?难道我们的印度,不香吗?”

为了找到答案,也为了一探究竟,拉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亲自去一趟中国!

他听说中国对很多国家免签了,虽然不包括印度,但他还是咬咬牙,办好了签证,订了张飞往上海的机票。他想看看,那个抢走了所有“风头”的邻-居,到底有什么魔力。

飞机落地浦东机场的那一刻,拉杰的“奇遇”就开始了。

他想象中的语言不通、手足无措完全没有发生。机场的指示牌有英文,他甚至还找到了一个智能翻译机。更让他震惊的是,他用护照在机器上捣鼓了几下,就买好了一张去市中心的高铁票。

“在印度,买张火车票可能要排半天队呢!”拉杰心里嘀咕着。

坐上干净得发亮的高铁,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现代化城市,拉杰的第一个困惑产生了:“他们的基建,好像比我们电视里看到的要好太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拉杰的认知,就像被一块块砖头,接二连三地砸碎,然后又重新拼接起来。

拉杰兴冲冲地跑去逛豫园,这是上海一个很著名的景点。他习惯性地准备好了两份钱,一份是本地人价格,一份是可能会被“宰”的外国人价格。在印度,这是常识,比如泰姬陵,外国人的票价是本地人的三倍。

可当他走到售票口,看到价目表上只写着一个价格时,他愣住了。他用蹩脚的中文问售票员:“Foreigner, same price?(外国人,一个价?)”

售票员阿姨笑着点了点头。那一刻,拉杰心里五味杂陈。那种不被当成“外人”和“肥羊”的感觉,很奇妙,也很舒服。

拉杰是个吃货,但他来之前,朋友千叮万嘱,让他别在中国乱吃东西,怕不卫生。

可到了晚上,当他被朋友带到一条热闹的小吃街时,他傻眼了。烧烤摊的老板戴着手套和口罩,麻辣烫的锅里热气腾腾,旁边的桌子擦得锃亮。他看到一个德国女孩,正毫无顾忌地吃着一碗炒面。

他想起了孟买家楼下那个永远油腻腻、苍蝇乱飞的摊子,和那个用同一块毛巾擦桌子、擦手、偶尔还擦擦汗的老板。

他犹豫地尝了一串烤肉,然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他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在路边摊,也可以吃得这么安心。

在上海的最后一晚,拉杰和新认识的中国朋友玩到半夜。朋友说:“我用手机帮你叫辆车回酒店吧。”

凌晨两点,拉杰一个人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等车。街上很安静,只有路灯和偶尔驶过的汽车。他心里没有丝毫害怕,反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他想起了在德里,天一黑,女孩子们就不敢独自出门。他也想起了那个曾来印度旅游的美国博主,在视频里抱怨说“印度太烂了,千万别来”。

车来了,是一辆无人驾驶的网约车。坐在空无一人的驾驶座后面,看着方向盘自己转动,拉杰彻底沉默了。

回到孟买,同事们围着他,问他中国怎么样。

拉杰没有说话,他打开手机,给他们看自己拍的照片:干净的街道,便捷的地铁,笑得一脸灿烂的游客,还有那碗让他念念不忘的、在路边摊吃的热腾腾的牛肉面。

他终于找到了那个问题的答案。外国游客为什么爱去中国?

不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比印度更悠久,也不是因为风景更独特。

而是因为,中国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舒适”和“被尊重的体面”。

在这里,你不必为基本的食宿安全而提心吊胆,不必为被区别对待而感到不公,更不必为落后的基建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你可以像一个真正的“现代人”一样,轻松、体面、有尊严地,去享受旅行本身。

拉杰的故事,在他们公司的小圈子里传开了。很多和他一样曾经“想不通”的同事,在听完他的故事后,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也许,对于印度来说,真正需要追赶的,不是建了多少高楼,也不是吸引了多少外资。

而是如何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像拉杰在中国体验到的那种——安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