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解缠论91课:用状态分类和多周期联动提前预警风险或发现机会
缠师在第91课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大白话总结如下:
核心思想:用“状态分类”和“多周期联动”来诊断市场走势的“健康程度”,提前预警风险或机会。
关键点拆解:
走势如病,分阶段(未病、欲病、已病):
未病: 风险/机会刚有苗头(对应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
欲病: 苗头开始显现,风险/机会在发展中(对应第二类买卖点)。
已病: 问题完全暴露,走势已明确转向(对应第三类买卖点)。高手治“未病”,普通人要避免拖到“已病”才行动。
用“笔”的状态精确描述当下(基本诊断单元):
在任何时间周期(如1分钟、5分钟、日线)的K线图上,走势必然处于一个确定的“笔”中(向上或向下)。
在这个笔里,位置只有两种可能:
状态0: 正在构造顶分型(向上笔快结束)或底分型(向下笔快结束)—— “分型构造中” (警告信号)。
状态1: 分型构造确认,笔正在延伸过程中—— “延伸中” (趋势进行中)。
用数组表示: (方向, 状态)
(1,1):向上笔延伸中(健康上涨)
(-1,1):向下笔延伸中(健康下跌)
(1,0):向上笔出现顶分型构造(上涨可能结束的警告)
(-1,0):向下笔出现底分型构造(下跌可能结束的警告)
状态转换有规律(病情发展路径):
四种状态不能乱跳,转换有固定路径。例如:
(1,1) 健康上涨后,只能变成 (1,0)(出现顶部警告)。
(1,0) 顶部警告后,可能变回 (1,1)(警告解除,继续涨),也可能恶化成 (-1,1)(确认下跌开始)。
多周期联动诊断(关键!表里关系):
核心: 小周期的状态变化,是大周期走势的“预警器”。
例子(5分钟 vs 1分钟):
如果 5分钟 是 (1,1)(健康上涨),那么 1分钟 的普通波动(只要没出现 (-1,1) 或 (-1,0))可以忽略,不足以改变大趋势。
如果 1分钟 出现了 (1,0)(上涨小警告),这只是一个 “未病” 信号,提示5分钟走势可能有小隐患,但还不致命。
如果 1分钟 的 (1,0) 被确认并发展成了 (-1,1)(确认开始下跌),这就升级成了 “欲病” ,强烈警告5分钟的上涨可能快结束了(5分钟会从 (1,1) 变成 (1,0))。
当 5分钟 自己也确认变成 (-1,1)(确认下跌开始),这就是 “已病” 了。
意义: 通过监控小周期(如1分钟)的状态恶化(从0到-1),可以提前预判大周期(如5分钟)即将发生的转折(从1到0再到-1),从而在“欲病”阶段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已病”。
应用与展望:
可以给市场建立“病情记录”,监控多个时间周期的状态组合(如1分、5分、30分、日、周等)。
状态组合虽然多,但有效转换路径有限。理论上可以用大型计算机监控所有股票的状态,找到高概率的转折点自动交易(“赚钱永动机”的构想)。
对普通人的建议: 不必搞那么复杂,重点关注相邻的三个连续级别(如1分、5分、30分),利用小周期状态变化预警大周期转折,就足够应对了。
总结大白话:
缠师教我们用一套简单的“方向+状态”编码((1,1), (-1,1)等)给任何时间周期的走势“把脉”。更重要的是,小周期的“脉象”变化(特别是从“构造分型”警告到“确认反向笔”延伸),是大周期走势即将生病的“早期预警信号”。通过监控小周期(如1分钟)是否出现恶化信号(从涨的警告 (1,0) 变成确认跌 (-1,1)),我们就能在大周期(如5分钟)真正转弱(从 (1,1) 变 (1,0) 再变 (-1,1))之前,也就是在“欲病”阶段,提前发现风险或机会,做出更主动的操作决策。核心就是利用大小周期之间的“表里关系”进行提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