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女篮这次真是爆了个冷门。

谁能想到,亚洲杯决赛场上,她们压根没带全主力,居然把日本按在地上摩擦。

这场比赛打完,场子那种安静劲,仿佛全世界都愣住了。

这不是普通的爆冷,简直是一记闷棍敲晕一票看热闹的。

说句心里话,7月20号这天,亚洲杯的舞台,澳大利亚女篮和日本女篮决战。

按理说,澳大利亚这队阵容一看就让人觉得有点过分随意。

六个WNBA主力没来,都是二线打拼的姑娘。

可你看看人家打球那态度,一点都不怵场。

比赛一开局,澳大利亚就像上了发条,攻防转换飞快,首节结束直接领先日本9分。

日本这边,原本指望田中心和宫泽夕贵能带头逆转,但澳大利亚根本不给空档,贴得跟牛皮糖一样。

再看第二节,宫泽和田中心三分命中让日本短暂看到点希望。

可是,澳大利亚这边,里德、奥库索、乔治轮流上分,半场居然还拉开11分差距。

日本球迷坐那儿,脸都绿了。

以为下半场能来个大反击?

结果还真差点成了。

第三节风向确实变了点,日本节奏快了不少。

澳大利亚进攻突然冷了下来,三分怎么扔怎么没。

田中心却被死死盯住,三节结束,澳大利亚还有8分优势。

关键是最后一节,日本真拼了。

宫泽两记三分,高田一个三分,眼看着分差一度缩到只差两分。

最后还追平了!

全场那种情绪,和看春晚抢红包差不多,谁都不知道最后大奖会落谁家。

偏偏这时候,澳大利亚威尔逊突然爆发。

末节14分,关键时刻连续得分,还两罚全中。

比分又一下子拉开,比赛悬念没了。

回头再说,日本女篮那股不服气的劲头,的确是真有。

但没办法,人家澳大利亚就像发动机一样,怎么追都追不上。

日本那点小快灵的套路,被澳大利亚的防守全都堵死。

田中心上半场杀疯了,下半场直接哑火,怎么投都不进。

日本队员脸上的表情,写着四个大字:“心有余力不足”。

让人不得不吐槽一句,澳大利亚这是二队都能拿冠军。

这亚洲杯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难道亚洲女篮真的就这水平?

不是说笑,别看澳大利亚主力没来,这帮“替补”姑娘,平时在俱乐部那也是狠角色。

只是她们没啥包袱,心态比主力还轻松。

日本那边反倒给自己背了个大包袱,越想赢越紧张,最后链子都掉了。

奇怪的是,很多人觉得中国女篮应该能冲进决赛。

世界排名比日本还高,结果半决赛就被日本拉下来了。

中国那场就像是打了个短路,防守跟不上日本节奏,最后还得跟韩国争第三。

中国队其实底子不差,内线外线都有点东西,就是关键时候总掉链子。

尤其年轻球员,心理不稳。

这不,最后也只能眼睁睁看别人争冠亚。

说到这里,有人就问,这亚洲杯还有点啥看头?

澳大利亚历来都不在乎亚洲杯,世界杯才是她们的头等大事。

可人家这次没怎么练,随便上一下就把亚洲老大给摘了。

难道亚洲女篮真的都不行了?

日本靠着一套小快灵战术混了这么多年,一碰到会防守的队就彻底没了脾气。

更尴尬的,谁都知道澳大利亚女篮世界排名第二。

主力不上,还能把亚洲打成“练兵场”。

这要是换作别的项目,还不被骂翻天?

网友调侃,这哪是打比赛,这分明是教小孩下棋,输了都不算丢人。

其实啊,这场比赛像极了日常生活。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准备得天衣无缝,可对方随便来两下就把你打懵。

日本女篮全场靠田中心带节奏,结果一旦被盯死,球队就像断电的风扇,剩下的转不动。

澳大利亚呢,没一个超级巨星,但人人都能得分,像极了那种班级里每个人都能考及格的学霸组。

很多人感慨,亚洲球队老是被澳大利亚“吊打”,是不是自己真不行?

可转念一想,澳大利亚也不是一直赢。

只是人家底子厚,青训体系扎实,怎么换人都没事。

日本反倒“只会一种花样”,一旦对面盯防升级,立马哑火。

你说这场球,真有那么多道理吗?

有时候,就是谁心态稳,谁最后能笑。

威尔逊末节一人连拿8分,这种“关键先生”,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日本那边,关键时刻没人敢投,输了也不冤。

细看两队数据,澳大利亚多点开花,没人刷数据,团队篮球打得明明白白。

日本女篮基本靠田中心一人硬撑,其他人有点软。

这样打到最后,崩盘也是迟早的事。

有网友说,亚洲杯成了澳大利亚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日本女篮连亚军都拿得不甘心。

中国女篮排名第四,却连决赛都摸不到。

你说这是亚洲女篮整体水平下滑,还是人家澳大利亚太强?

这个问题,谁都说不清。

再说一遍,澳大利亚这次可真没全力出击。

主力球员都在家“休假”,二队姑娘们没有压力,打得比主力还舒展。

日本女篮主场作战,压力大得很,反倒把自己给憋坏了。

你说这是不是人性的尴尬?

中国女篮这次,还是暴露了老毛病。

遇到节奏快的队伍就跟不上,年轻球员心理素质差。

半决赛一被日本带起节奏,马上就掉队。

再想追,已经来不及。

中国球迷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剧情,看多了也就麻木了。

有网友留言说,澳大利亚都不上主力还能赢,亚洲其他队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

日本女篮主要靠一个人,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到底是人才培养不行还是临场应变能力差?

中国女篮则更是“慢半拍”,比赛关键时刻总软下来。

如果说这场亚洲杯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别看平时谁牛,关键时刻得看谁硬气。

澳大利亚二队能赢,就是心态好,人家本来就是练兵,赢了算赚到,输了也不丢人。

日本女篮一路顺风,最后却背上包袱,心理崩了。

中国女篮本事是有,就是遇到硬仗总掉链子,这心态还得磨。

对了,还有人说这冠军没啥含金量。

主力不上,替补拿冠军,这到底是亚洲水平太低,还是澳大利亚太会藏?

有球迷调侃:下届亚洲杯干脆让澳大利亚派三队算了,看看还能不能拿冠军。

到底是亚洲女篮整体水平不行,还是澳大利亚的体系太强?

日本女篮靠核心球员带队,遇到针对性防守就没招。

中国女篮底子好,但缺乏大心脏,关键时刻掉链子。

澳大利亚女篮不靠明星,人人能得分,团队篮球完胜。

提到这里,心里不服气的人还不少。

有人说亚洲女篮再不反思,只能永远做“陪跑”;也有人说,澳大利亚不重视亚洲杯才是真正的“没压力”。

这场决赛,表面是篮球,背后其实是人心和体系的较量。

看完整场球,脑子里还在回荡那个问题,澳大利亚二队都能轻松拿冠军,亚洲女篮到底还有没有希望?

冠军的分量到底值不值钱?

说到底,是不是只要心态好,管你主力还是替补,都能赢别人?

你认为呢?

澳大利亚“替补军团”横扫亚洲,是亚洲女篮该自省,还是澳大利亚真的无敌?

你觉得下次亚洲杯还能爆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