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5日下午,教育部官网突然挂出2025年第2号留学预警公告,内容直指菲律宾近期治安恶化问题。这已是今年继4月9日针对美国俄亥俄州发布第1号预警后,教育部第二次就特定国家地区发出官方留学风险提示。公告显示,近期菲律宾境内针对中国公民的犯罪案件呈现多发态势,教育部特别提醒计划赴菲留学的中国学生务必做好安全风险评估。

菲律宾的治安状况究竟有多严峻?根据当地华人商会统计,仅2025年第二季度,马尼拉大都会区就发生针对中国公民的恶性案件12起,较去年同期增长80%。其中持枪抢劫占67%,电信诈骗占25%,其余为恶性伤害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中留学生占比高达45%,主要集中在该国知名高校聚集的奎松市和曼达卢永市。

与此同时,菲律宾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该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总数为1.2万人,其中语言进修生占六成。这些学生多分布在四所知名学府:菲律宾大学、雅典耀大学、德拉萨大学和圣托马斯大学。而恰恰是这些高校所在的区域,近期频发针对外籍人士的治安事件。

与菲律宾预警同步发布的还有教育部"平安留学"2025年第24期安全提醒。这份清单详细罗列了全球8个主要留学目的地的最新风险:法国机场员工罢工可能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荷兰再现假冒使馆电信诈骗;越南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案件高发;日本需防范自然灾害;加拿大水上活动安全隐患;以及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地的交通安全和诈骗风险。

回溯今年4月发布的第1号预警,美国俄亥俄州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案引发连锁反应。该法案不仅限制中美高校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敏感领域的合作,更导致中国留学生遭遇签证拖延、实验室准入受限等系统性障碍。芝加哥、拉斯维加斯等地针对亚裔的治安事件激增27%,这些数据与预警内容形成了残酷印证。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教育部建议留学生群体建立三重防护机制:行前必须登录外交部"领事直通车"查询目的国最新安全动态;抵境后立即在"领事服务网"进行信息报备;日常生活中保存使领馆应急电话和当地报警号码。特别是计划赴菲留学的学生,应当优先选择有完善安保措施的校内住宿,避免独自前往治安敏感区域。

值得深思的是,这两次预警折射出截然不同的风险类型。美国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政策限制和隐性歧视,而菲律宾则集中在社会治安层面。这也提示留学生群体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防范策略。目前,部分留学服务机构已推出"安全评估+应急响应"的一站式服务,但本质上仍需学生自身提高风险意识。

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全球留学安全动态,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呼吁广大留学生理性看待预警内容,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安全防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