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乌战火依旧燃烧,谈判也没多大进展,但特朗普似乎早就看明白了形势。7月14日,美国“政客新闻网”消息,一名白宫高层官员透露,特朗普依然认为俄罗斯在这场战役中占上风。换句话说,按照特朗普的判断,俄乌的输赢已见分晓,俄罗斯最终会赢得这场角逐。

其实,特朗普的想法还挺务实的,既然打不赢,那就得想办法把事儿搞定。他现在不再指望乌克兰能赢下来,而是希望赶紧结束这场战事。道理挺简单的,打得越久,越消耗美国的资源;时间越长,美国就得为欧洲买单。于是,特朗普最近突然说,要帮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不过这钱得欧洲出,美国只负责“供应货”。

这招看着像是在帮忙,其实里面暗藏着压力。在和北约秘书长吕特碰面的时候,他说得很坦率,美国已经为乌克兰花了不少心血,现在轮到欧洲出钱了。而且他还提醒,要是50天内俄罗斯和乌克兰没谈妥,那别怪他不给面子。他的“不给面子”是什么意思?说得够直白的——对俄罗斯加征100%的关税,再搞一些“二级关税”来增加压力。

这事儿在美国内部也是吵得挺激烈的,挺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特朗普的前顾问班农就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正被带入一场没法控制的战争。”不过,白宫却放出来一份民调,显示大部分特朗普的支持者还是愿意继续帮乌克兰。特朗普也挺聪明地用了“援助换钱”的招数来应对批评,那援助还在,但钱可不是美国自己出的。这么一来,他既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又变成了个“理财高手”。

得提醒大家注意啊,这回特朗普也开始动作了,打算把中国的底细搞得清清楚楚。就他那所谓的“二级关税”而言,其实就是一次“二级制裁”——目标到底是谁呢?就是那些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也就是说,这招的影响不只是俄罗斯,实际上是在瞄准中国的。

毕竟,特朗普也懂得,美俄之间的贸易没多少,光打俄罗斯自己,基本没啥用处。所以他就瞄准俄罗斯的“客户”,显然中国算其中一个重点“客户”。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坦言,这招就是利用关税工具箱里的“组合招数”,用经济手段来间接打击俄罗斯。

这事儿,中国外交部15日一针见血地表态:关税战没有真正的赢家,中方坚决不接受那些非法的单边制裁,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经途径。这番话其实已经明确了态度: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中国一直坚持劝和促谈,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也不会惹事生非,更不会随便跟着美国的节奏走。特朗普把中国也算进那个局,可能是想“借刀杀人”,也有可能是想用威胁来制造谈判的筹码,可现实情况不同,咱们中国并不好应付。毕竟,中国的能源布局已经很分散了,石油买家也不是谁说断就能断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这招其实算不上妙招,要是真真的搞起制裁,那就等于把中国和印度都推向了谈判桌的另外一边。要是他只是在口头上摆摆样子,或者这两个亚洲大国都装作没听见,他的威胁基本上就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到头来,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被人笑话“声势大,结果小”,尴尬得很。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被特朗普的节奏牵着走,依然坚持“和平解决”的态度。毕竟,中国一贯的外交作风是理性务实,不会因为对方猛放狠话就跟着冲动行事。这点从拉夫罗夫访华,以及中俄高层频繁互动中就能看出来。中国心里很明白,不能让任何国家把中国拖入别人的战争里头,而中俄的合作也不是为了踩队列,而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

比起其他国家,欧洲现在的境遇挺尴尬,既不敢得罪美国,又得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反过来自己还要拿钱帮乌克兰撑场面,结果成了特朗普新策略中最大的输家。总的讲,这场俄乌冲突在特朗普看来,也许早就不单纯是“民主”对“专制”的战斗,更像是一堆烂账待清算。他除了想算账、还想清账,还打算趁乱布置下一步的棋局,这盘局,明显不只是和俄罗斯有关,连中国、印度,甚至整个北约都在里面扮演角色。

特朗普这次搞出的“最后通牒”和“二级制裁”,其实也是一种角力,也是一种明示,能接招的,看各国的应变能力。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和态度表达了态度: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要是美国真想把事儿谈妥,该放下威胁,回到谈判桌上,而别拿别人当筹码,打算用来布局下一场选战。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