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嘉含泪归来,岳云鹏遭打脸,高估自己的,离开平台都成了笑柄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一宣布李维嘉回归的消息,立马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不少讨论。
这位曾经的《快乐大本营》主力演员,在离开湖南卫视快三年多的日子里,经历了不少变故。
他在最近一期《再见爱人》里说,这几年的日子挺不容易的,找不到像样的活儿,只能偶尔参加一些网络综艺的录制。
一个曾经能主持春晚的顶级主持人,巅峰时期风光无限,可一离开那个平台,竟然会陷入这样的困境。这事儿,真得让每个职场人都好好琢磨琢磨。
平台光环褪去后的真相
李维嘉遇到的事情可不是个案,就在今年九月,有位以前在腾讯做设计的朋友,在小红书上吐露了自己辞职创业的过程。
在腾讯干着的时候,她负责的项目用户动不动就几千万,每次提方案都能轻松过关。
离开公司后,她自己搞了个工作室,第一个接手的项目是为一家餐饮品牌做VI设计。刚开始报价被客户砍了三次,最终还因为“风格不符合要求”被退稿。
她曾经说过:“在大厂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设计大神,可一出来才明白,客户看上的根本不是我的设计水平,而是腾讯这块招牌。”
这些真实例子证明了一个令人心疼的现实:不少时候,你觉得是靠自己实力,其实背后是平台带来的光环加持。
德云社的那堂清醒课
岳云鹏的经历特别有代表性,差不多在2019年前后,他靠《五环之歌》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接着几乎不断接戏,商演的报价也是水涨船高。
那会儿,岳云鹏确实有点飘飘然的意味。
据德云社里面的人说,岳云鹏竟然开始对师父郭德纲安排的演出顺序不满,觉得自己火了,理应有更多的话语权。
现如今细细品味郭德纲当时说的那番话,确实字字珠玑,毫不夸张。
他一句直截了当地揭明:“中戏、北电那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都没戏可拍,偏偏剧组偏偏找你演,不是因为你演技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因为你在德云社。你在面馆卖炸酱面的时候,谁会想到让你去拍戏?”
这话一说,岳云鹏一下子就醒了过来。到今年十月接受采访时,他主动提起那段往事,坦白自己当年确实有点太得意忘形了。
一想起那会儿,岳云鹏也觉得师父说得挺有道理。要是离开了德云社这个舞台,自己说不定都不是现在的那个岳云鹏了。
这种教训在娱乐圈里可不是少见,总能碰到类似的事情。
就在今年7月,那档选秀节目出身的偶像团体宣布解散,成员们各奔东西,各自开始了新的安排。
有个成员在团体时期粉丝就有200万,解散之后发的第一条微博,点赞还不到两千。
有人在评论里面直接说:“你们以为自己火了,实际上火的是这个组合,不是你们任何一个人。”
那些离开平台后依然发光的人
也有人在离开平台之后过得挺好,像去年九月份,前华为的工程师张凯创办的公司刚完成了B轮融资,总估值超过了十亿。
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华为工作了八年,从来没有将平台的资源当成自己真正的本事。
张凯的方式挺直白的:在华为那会儿,他把每个项目都当成练兵的场所。
别人下班就走,他偏偏主动加班搞技术难题;别人只是完成自己分内的事,他却愿意接额外的任务。我很明白,华为给我搭了个平台和机会,但技术真正得靠自己去掌握。
辞职创业之后,他凭借在华为积攒的真本事,很快就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今年十月,一位曾经的阿里运营总监的故事在职场圈里可是刷得挺火的。
她在阿里呆了七年,之后就果断辞职,转去一家只有三十个人的小型创业公司,担任COO一职。
不少人不太理解,觉得她是在以低维度碾压,没想到用了半年时间,把这家公司的月交易额从五百万攀升到三千万。
她的诀窍在于:“在阿里学到的不只是方法论,更关键的是思维模式和执行力。这些东西,是平台传授给我的,但如今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
认清自己才是最大的能力
白岩松曾经说过一句挺直击人心的话:“要是让一只狗每天上央视,它就能成名狗,但一离开央视,它也会很快变回土狗。”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不过,倒也是职场里的一条铁律。
今年的职场调查结果显示,从大公司离职的员工里,有超过六成的人在三个月内调低了自己的薪资期待,另外,有三成五左右的人甚至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些数字的背后,藏着许多人对“平台光环”的误解和高估。
重点在于,你是否能搞明白哪些东西是平台提供的,哪些又是你自己真正拥有的。
在平台上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刻,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千万别把资源误当成人脉,也别把运气当成实力。
真正厉害的人,视平台为练武场,不停提升自己的硬核本领。
要是这样做了,总有一天你不得不离开那个平台时,才不会一下子从高空摔下来。毕竟,舞台是别人搭建的,真正拿得出手的还是你的硬实力,那才是你永远的底气。
职场的路呢,可长着呢,总免不了有些起落跌宕。
别把平台的光环当成自己真正的实力,倒不如安心沉淀,好好增强自己的本领。
等到你不再依赖平台的光环,依旧靠真本事站稳脚跟,那才算是真正的赢家。
平台会变,但真本事才是你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