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两个全世界最受关注的大国领导人要见面,地点没选在北京,也没选在华盛顿,甚至连韩国首都首尔都不是。

最后,定在了釜山。

一个港口城市。

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为啥啊?这里头门道可就深了。

老实说,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感觉就是,这安排,真挺聪明的。你想啊,APEC峰会就在旁边的庆州开,两位大老板顺路在釜山碰个头,喝杯茶,聊聊天,飞机票都省了,这叫务实。

但你要是只看到这个层面,那就太小看这盘棋了。

选地方,尤其是在这种级别的会面上,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一种态度。

釜山这个地方,妙就妙在它是个“中间地带”。韩国嘛,跟美国是盟友,跟咱们中国在经济上又是谁也离不开谁。把会面安排在这儿,就巧妙地避开了“谁来我家”和“我去谁家”这种有点别扭的政治包袱。大家都是来开会的,顺便见个面,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不少,没那么多压力,更容易坐下来谈正事。

而且,釜山这地方,是见过大世面的。

十几年前人家就办过APEC峰会,什么安保、交通、接待,都是世界顶级的。选这么个地方,就是为了排除一切干扰,让两位主角能安安心心,把那关键的100分钟用在刀刃上。

更深一层,你再看看釜山的身份——釜山港。

那是全世界都排得上号的集装箱港口,是全球供应链的神经中枢。这次会谈,聊得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经济和贸易。在一个象征着全球贸易和连接的地方,谈论如何修复贸易关系,这个场景本身,就充满了强烈的信号感。

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我们知道贸易出了问题,现在正坐在这个全球贸易的码头上,想办法把它修好。

地方选好了,那关键的100多分钟,到底聊了些什么干货?

说白了,核心就是稳住经济这个“基本盘”。过去几年,各种摩擦不断,不光是两国企业难受,咱们普通人买东西都能感觉到那股寒意。特朗普那边也放出了话,说要降关税,咱们这边呢,也在芬太尼问题上拿出了合作的姿态。

这就是诚意。

有经济学家算过一笔账,贸易摩擦每升级一次,最终都会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账单上。现在双方都愿意踩一踩刹车,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就像是久旱之后的一场小雨,虽然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给了大家一点希望。

毕竟,隔着电话线喊话,跟坐下来当面聊,那感觉能一样吗?这次会面,是特朗普新任期后第一次面对面,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关系的重启。

当然,一百多分钟,光聊钱也不够。

他们的谈话,还涉及到了很多我们生活里正在发生的新鲜事。比如人工智能,这东西发展太快了,规矩怎么定?还有现在人人喊打的电信诈骗,跨国犯罪怎么联手打击?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是搞不定的。

能把这些事儿都放到桌面上谈,说明双方都在尝试着,在那些剑拔弩张的领域之外,找找还能在哪儿一块使劲儿。

包括双方还商量好了,我们明年办APEC,美国后年办G20,大家互相捧场,互相支持。这说明在更大的全球舞台上,还是有合作空间的。

釜山港的风,吹起来了。

这阵风里,有现实的利益交换,有对未来的试探,也有一丝来之不易的缓和气息。

这风最后会把世界吹向何方,全世界都伸长了脖子在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