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限令再延一年,美方撤回对中国商品加倍关税,谁得利谁吃亏
“一边喊着狠话,一边摁着计算器,这才是真谈判。”
事情过去几天,网上各种“万岁”“投降”已经吵翻天,可两边到底谈了啥?我翻出美方财政部、中方商务部、环球时报、华尔街日报、彭博社、Politico 六份通稿,把同一句话来回对照,才拼出一张完整账单。
先看美方:原本想在11月1日把对华关税直接翻倍到100%,现在宣布“不加了”。听上去像让步,可翻记录就知道,这份100%关税压根没落地,只是特朗普在竞选演说里放的风,白宫后来补了一句“视谈判结果再决定”。换句话说,美方只是收回了自家放的狠话,离真正减税还有十万八千里。
再看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延长一年。注意,是“延长”,不是“取消”。官方文件写得明明白白,2024年12月31日到期,现在直接续到2025年12月31日。管制清单里那十来种重稀土,对激光制导、雷达、电动机一个都少不了。美方嘴上不说,身体很诚实,谈判前一周就跑来求“别把口子全堵死”。
两边各退一步,但谁也没把底牌扔桌上。美方保住了面子:没加税;中方保住了里子:稀土还在手里。美国媒体把这套操作叫“成功框架”,听上去像盖大楼,其实就是先搭个脚手架,砖头一块没搬。
现场消息说,谈得最久的是造船和港口。美方追着问:“中国船厂订单排到三年后,能不能匀点给美国工人?”中方回得干脆:“先把301调查撤了再聊。”一句话把皮球踢回去,谈了两小时没结果,只好写进备忘录“继续沟通”。
农产品倒是有了准信。中方答应恢复采购美豆,数量没公布,只说“按市场需求来”。美国农民一听就懂——这是要买,但价格得我自己砍。去年美豆库存还高得吓人,今年再不卖出去,仓库里的豆子真会长芽。
芬太尼前体化学品也写进协议,但细节很暧昧:中方承诺“加强出口监管”,美方承诺“共享情报”。翻译一下就是,你盯我货,我盯你钱,谁查到谁算谁的。
抖音海外版那事儿更搞笑。美方代表把“所有权转让”写进草案,中方直接画叉:企业行为,政府不背锅。结果文件里只剩一句“双方鼓励企业依法依规解决”。两边各写各的,互不拆台,也算一种默契。
谈判结束那天,美财长贝森特对记者说了句大实话:“这次没解决任何结构性矛盾,只是给领导人见面铺红毯。”红毯铺好了,可红毯底下还是坑。美方想的是“先稳住中国,别在大选前添乱”;中方想的是“你退一步,我进一步,稀土牌还在兜里”。
有人问我:这是不是贸易战要停?我掏手机给他看两组数字。一、美国对华平均关税仍是19.3%,比2018年翻了四倍。二、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量今年前九个月同比下降23%,可单价涨了31%。数据不会说谎:关税没降,稀土更贵。谈判只是把“热战”调成“冷战”,离熄火远着呢。
更麻烦的是,两边都在攒下一轮的筹码。美国国会刚通过新法案,准备限制中国电池和太阳能板享受补贴;工信部那边悄悄开会,研究把镓、锗也加进管制清单。表面握手,背后磨刀,这才是常态。
回看整场谈判,最像菜市场砍价:顾客喊“太贵了”,摊主回“爱买不买”,最后各让一块零钱,生意勉强成交。顾客没占到便宜,摊主也没亏本,围观群众却以为“世界和平了”。
说到底,中美经贸就像一对老夫妇吵架,今天吵完明天还得一起交水电费。吵归吵,日子还得过,只是谁也不会把存折交给对方。
你觉得下一次谁先掀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