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比赛看完,我手机就没放下过,满脑子都是刚才那事儿,真没忍住,这就想说几句。你们说,这到底是谁家孩子没爹疼啊,怎么就每次受伤的都是他,那维斯塔潘就能全身而退,规则真就成了摆设?

我当时就纳闷了,汉密尔顿那个切弯,眼瞅着是要上领奖台的,结果直接跌到第五,就因为那个所谓的“没交出位置”。可维斯塔潘呢,他那一下,怎么就轻轻松松地跑了,连个擦伤都没有?裁判给的理由还挺冠冕堂皇,说是维斯塔潘是被挤出去的,所以无罪开释。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是不是有点“我弱我有理”的意思?

我就不明白了,这强行挤压和被迫让路,界限到底在哪里?汉密尔顿切草之后没立马还回位置,这罚单就立刻到位,名次哗啦啦往下掉。你说他冤不冤,这哪儿是比赛,这是玩儿文字游戏呢。这手册上白纸黑字写着“被迫离场免责,主动获利严惩”,听起来好像公平公正,童叟无欺,可实际执行起来,这“被迫”和“主动”之间,那可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有时候我就想,这零点几秒的判断,真的是人眼能看得清的吗?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直接决定了一场比赛的结局,甚至影响到车手的心态和积分榜的走向。去年日本站赛恩斯也被罚了五秒,前年巴西那次也闹出过同样的争议,国际汽联这把尺子,嘴上说没变,可握在不同人手里,量出来的结果是不是就带了点“人情味儿”?

我记得之前看到一个数据,国际汽联在2023赛季统计过,赛道内外接触引发的投诉比前一年增加了20%。你想想,这么多争议,难道都是巧合?(数据来源:国际汽联官方年度报告)这不就是说明,大家对现在的判罚尺度和方式都有意见吗?这比赛不光是看谁开得快,还得看谁更会“钻空子”,或者说,谁更懂得在规则边缘疯狂试探。

我也听说了,新规已经在路上了,据说会引入GPS轨迹实时监控系统。到时候,可能就真不靠裁判那双“火眼金睛”了,电脑直接说了算。这倒是个好事,至少能把那些人为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赛车嘛,技术是王道,别最后变成了“规则博弈”的大舞台,那还有什么意思?

想想以后,谁先眨眼,谁先犯规,直接电脑判罚,也许能让比赛少一点争议,多一点纯粹。但反过来一想,规则本身就是人定的,电脑再智能,也只是执行人设定的规则。如果规则本身就有漏洞或者解读空间太大,那电脑又能改变什么呢?这比赛,它终究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包括规则制定者和车手。

就现在这情况,真有点让人觉得荒诞。你辛辛苦苦跑了半天,结果因为一个模棱两可的判罚,直接从天堂跌到凡间。那这拼命加速、极限过弯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了给裁判的“自由裁量权”增加素材吗?我觉得这根本不是在考验车手的技术,而是在考验车手的“抗压能力”和“运气指数”。

所以,下次谁再告诉我“规则就是规则”,我可能真要笑出声了。这赛车,不只是踩油门,更是踩规则。有时候,踩得不对,可能你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你说,这让人上哪儿说理去?这比赛看下来,心头这股气,真不知道该往哪儿撒,只能在这儿跟大家瞎聊聊了。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