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东京羽田机场的跑道上,“空军一号”的身影划破天际。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首次亚洲之行,选择将日本作为关键一站。

而对上任仅6天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来说,这场“突袭式”外交会晤,既是必须接住的“烫手山芋”,也是一场关乎执政根基的“生死大考”。

1.8万警力全城戒备

为保障特朗普一行安全,日本警视厅启动了战后罕见的超高规格安保,1.8万名警力全员上岗,相当于东京日常安保力量的3倍之多。

安保范围几乎覆盖了东京核心区域。

美国大使馆周边设置了3层警戒线,首相官邸到特朗普下榻酒店的12公里路线,每隔50米就有一名警员值守;地铁换乘站、商场入口等人员密集场所,新增了安检设备,甚至连街头的垃圾桶都进行了临时封存。

除了地面防控,警方还动用了无人机巡查空中隐患,同时扩大网络监控范围,专门追踪社交媒体上的危险言论,全力防范“孤狼式袭击”。

如此严密的安保,背后是两段无法回避的阴影。

三年前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让日本政府对政治人物安全提心吊胆;而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期间遭遇枪击受伤的经历,更让美方对安保标准提出了极高要求。

但对普通东京市民来说,安保升级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不便:早高峰时段,多条主干道临时封闭,地铁部分站点限流,不少上班族被迫提前1小时出门;情侣约会、家庭出游的计划被打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调侃“特朗普来一次,东京人要多走一万步”。

更让民众不满的是安保成本的隐忧。

有日本媒体估算,此次1.8万警力的部署,单日支出就超过2亿日元,三天下来仅安保费用就可能突破6亿日元。

三重“投名状”

面对这场“上任即大考”的外交会晤,高市早苗显然做足了“讨好”准备。

这位日本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上任之初就面临执政联盟薄弱、外交经验不足的困境,能否稳住美日同盟,直接关系到她的执政寿命。

为此,高市团队精心准备了三重“大礼”,每一项都精准对接特朗普的核心诉求。

第一重礼是“商品采购清单”。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福特F-150皮卡车的进口计划——日本政府打算引进这款美式大型皮卡,用于交通部的道路检修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表诚意,高市早苗特意安排在特朗普参观的场所展示这款车,特朗普得知后直言“她的品位真好”。

但是东京、大阪等城市的街道本就狭窄,大型皮卡的通行可能加剧拥堵,甚至影响行人安全;更有民众担心,政府为了采购美国车,可能削减对本土汽车产业的支持,进而影响相关岗位就业。

除了皮卡,日本还计划扩大美国大豆进口。

目前美国大豆已占日本消费量的70%,此次为了讨好特朗普,政府考虑削减巴西大豆采购量,这意味着未来超市里的豆腐、酱油等豆制品价格可能上涨,让本就面临通胀压力的民众雪上加霜。

第二重礼是“能源合作绑定”。

东京燃气公司已正式签署协议,从美国阿拉斯加进口液化天然气,这笔订单被视为日本在能源领域“向美国靠拢”的明确信号。

与此同时,美国还要求日本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配合G7对俄制裁。

但高市政府始终含糊其辞,如果完全听从美国,日本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将受影响,燃气费、电费可能进一步上涨;如果拒绝,又可能得罪特朗普,影响美日同盟。

第三重礼是“技术合作背书”。

据悉,高市早苗将与特朗普签署下一代无线标准、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协议。

在这些前沿领域,日本对美国技术存在依赖,合作协议的签署可能意味着日本企业要让渡部分技术自主权。

但这些“大礼”并没有让高市早苗赢得国内一致支持。

相反,不少民众认为她“过度讨好美国”:“作为日本首相,首先要考虑的是国民利益,而不是看着特朗普的脸色做事。”

在野党更是直接批评,这些采购计划是“用纳税人的钱买外交好感”,完全不顾国内民生需求。

5500亿协议悬案

比起那些“小打小闹”的采购协议,特朗普此行最核心的诉求,是让高市早苗兑现那份高达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协议。

这份“投资换关税”的协议,是前首相石破茂政府与美国达成的共识:日本承诺未来四年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则将日本汽车等出口商品的关税从25%降至15%。

但这笔接近日本年度GDP10%的巨额资金,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

特朗普认为,这笔钱是日本“无偿提供”给美国的投资,美方可以无条件使用;而日本方面则强调,这只是政府支持的贷款担保和企业融资混合体,并非直接财政支出。

高市早苗上任前曾批评协议“不公平”,扬言要重新谈判,但后来又收回表态。

她的两难处境显而易见,因为如果不履行协议,美国可能恢复高额关税,日本汽车产业将遭受重创,相关产业链的数百万就业岗位面临风险;如果强行推进,国内反对声音会越来越大。

日本国内对这份协议的反对,早已蔓延到各个阶层。

工商界担忧,巨额对美投资会挤占本土创新资金,让日本经济失去竞争力;维新会作为执政联盟伙伴,一直对这笔投资持谨慎态度,认为“钱应该用在国内养老金、医疗等民生领域”。

普通民众更明白,55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日本人要承担约44万日元,这笔钱足够给全国的养老院翻新一遍,或者建设几十所学校,结果却要投给美国,太不合理了。

更让民众愤怒的是投资方向由美方主导的“美国投资委员会”决定,初期利润双方均分,但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本息偿还后,美方将获得90%的收益。

有经济专家测算,仅这笔资金产生的利息,就可能吞噬日本所持美国国债的全部利息收益,相当于“日本给美国打工,最后还要倒贴钱”。

高市早苗为了推进协议,特意任命了对美态度温和的赤泽亮正担任经济产业大臣。

赤泽此前曾因过度讨好特朗普引发争议,但高市此举的意图很明确:通过熟悉美方诉求的官员,尽量减少谈判摩擦。

但这并没有平息国内反对声,在野党已经明确表示,将在国会发起质询,要求政府公开协议全部细节。

因为对普通民众来说,无论协议最终是否落地,他们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结语:

特朗普离开后,东京的街头会恢复往日的秩序,1.8万警力也会撤回岗位,但那些因这场访问引发的争议、暴露的矛盾,并不会随之消失。

对日本民众来说,他们想要的不是领导人之间的寒暄与妥协,而是稳定的生活、合理的开支、有希望的未来。

这场外交访问的最终结果如何,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忽视民生的外交决策,最终都将失去民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