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瑞士国庆节。 本该欢庆的日子,社交媒体上却充斥着“耻辱”和“无能为力”的评论。

就在前一天,瑞士联邦主席卡琳·凯勒-祖特尔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一次电话,原本想谈妥关税协议,结果等来的却是税率从31%飙升至39%的通知。

8月5日,凯勒-祖特尔带着修改后的协议飞往华盛顿,却连特朗普的面都没见上。 美方既没批准新方案,也没延长谈判期限。

2024年,美国对瑞士的货物贸易逆差是383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扩大到480亿美元。 特朗普在通话中直接指责瑞士“偷窃了美国”。

但瑞士政府立刻拿出一组数据反驳,如果算上服务贸易,美国2024年对瑞士的实际逆差只有86亿美元。

谷歌、脸书这些美国互联网巨头每年从瑞士市场赚走巨额利润,这笔账怎么不算? 至于2025年逆差暴增,主要是因为美国企业赶在黄金关税上涨前,疯狂进口了近500吨瑞士黄金,价值380亿瑞郎。

瑞士人一直以为自己是美国的“好伙伴”。 这个国家从2024年起就对所有工业品实施零关税,99%的美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入瑞士市场。

人均GDP高达9.2万美元的瑞士,甚至单方面废除了多数贸易壁垒。可特朗普政府显然觉得不够。

关税大棒砸下后,瑞士经济马上拉响警报。 隆奥银行把2025年瑞士GDP增长预测从1.1%下调到0.9%。

机械和电气工程行业协会警告,如果高关税持续,科技产业对美出口可能停滞。 更可怕的是,特朗普放话说下一步可能对医药产品征收超过200%的关税。

医药产业是瑞士的命脉,占GDP的7%,雇着5万人。 消息一出,诺华和罗氏两大药企立刻宣布五年内在美国投资730亿美元。

有人质疑这是“变相交保护费”,但企业高管私下说:“生产线迁到美国,总比失去整个市场强。”

瑞士手里还有什么牌? 政府提出两个对策,继续谈判,以及对企业提供援助。 可专家指出,瑞士能让步的领域已经不多。

工业品市场全开放后,只剩国防采购、能源和农业这三个受保护领域。 农业问题一旦让步,可能引发全民公投,政府根本不敢碰。

8月13日,瑞士宣布加价6.5亿至13亿瑞郎,采购35架美国F-35A战斗机。 原协议价60亿美元,现在说涨就涨。 反对党批评这是“屈膝投降”,但经济部长辩解,我们得避免关税战升级成全面贸易战。

关税生效后,瑞士中小企业主联盟发起“质量对抗关税”行动,计划用更高品质的产品吸引买家。

但另一边,瑞士联邦委员会流出的文件显示,政府正在模拟三种情景:关税持续一年、三年或永久化。最坏的预测是,如果医药产品被加征200%关税,瑞士可能损失数万个工作岗位。

欧盟和英国此前与美国达成了15%的关税协议,瑞士一度以为能参照此例。可谈判桌上,美方代表直接说,瑞士不是欧盟,体量太小,没资格谈条件。 这句话被瑞士媒体称为2025年最刺痛的外交评价。

西区经济发展署中国区负责人周顺分析,瑞士不可能像欧盟那样和美国“掰手腕”。但瑞士私人银行隆奥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对瑞士投资存量高达3500亿美元,若真打贸易战,双方都会流血。

8月底,瑞士议会就是否启动“紧急农业保护条款”辩论到深夜。 农民协会代表在会场外举着标语,关税战不能牺牲我们的奶酪!

而经济部官员私下透露,政府考虑用“数字服务税”反制美国科技公司,但担心引发更大报复。

关税生效一个月后,瑞士对美出口量下降了12%,但单价提高了15%。 经济学者指出,这印证了高端市场的价格弹性。 可小型企业主抱怨:“现金流撑不过半年,等不到理论变成现实。 ”

与亚洲市场谈判,但被部长批注“远水难解近渴”。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放出风声,可能对瑞士巧克力追加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