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现在最头疼的,真不是输赢,而是没人可用。这话听着扎心,可两场热身赛打完
中国女篮现在最头疼的,真不是输赢,而是没人可用。这话听着扎心,可两场热身赛打完,谁心里都明白,咱们的板凳深度,确实不如从前了。
以前郑薇带队伍那会儿,中锋线上韩旭、李月汝双塔镇守,一个能跑能跳,一个强硬如铁,对手见了都得掂量三分。锋线更不用说,李梦突破像刀子,黄思静策应稳得一批,罗欣棫在后面候着,轮换起来一点不慌。后场王思雨敢打关键球,杨力维组织有章法,连杨舒予都能当奇兵用。那时候看比赛,哪怕主力下场喘口气,替补上来也不至于断档,甚至还能咬住比分。那种“人才扎堆”的感觉,真是让人踏实。
可现在呢?张子宇冒头是好事,身高优势摆在那里,但经验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补上的。锋线上罗欣棫扛着,张茹拼劲足,可面对高强度对抗时,硬解能力还是差那么一口气。最让人捏把汗的是后场——你敢信,现在能指望的后卫,居然靠李缘撑着?这可不是黑她,李缘够拼也够稳,问题是,她早该是“老将”了。王思雨状态起伏,杨舒予要兼顾锋卫摇摆,新人顶不上来,整个后场就像缺了根主心骨。
不是说换血不对,哪支队伍不需要更新迭代?可一刀切地把老将清走,全靠新人试错,代价太大了。李梦、杨力维这些人,经验、大赛气质都在,完全可以带着年轻人打,边打边传帮带。现在倒好,新人没成长起来,老将走了,中间出现巨大断层。看看隔壁日本女篮,人家也是新老结合,核心框架稳得住,节奏换得自然。我们这边,反倒像是被推倒重来,结果发现,新砖还没烧好,旧墙已经拆了。
所以现阶段最理想的配置,其实不复杂:中锋留李月汝和韩旭压阵,张子宇当战略储备慢慢练;小前锋李梦主打,罗欣棫稳定输出,张茹能拼能防当奇兵;后场王思雨和杨舒予搭档,田媛媛这类有潜力的年轻后卫放边上多学多看。这样既保证即战力,又给新人空间,不至于一场比赛下来,教练组手里牌都不够凑一桌。
女篮的问题,从来不是态度或努力,而是用人策略上有点急了。篮球不是速成课,尤其是国家队层面,容错率低,每一步都得算得准。人才断档这种事,一旦出现,三五年都未必补得回来。现在回头想想,那些曾经觉得“也就那样”的替补球员,比如贾赛琪、罗欣棫这批人,其实真不算差,只是放在人才济济的年代,光芒被盖住了。如今一看,他们反而是最能顶住压力的那批人。
重建没错,但别把家底也重建没了。一支强队的底气,从来不只是靠天赋,更是靠稳定的结构和传承。老将的价值,有时候不在得分多少,而在关键时刻那口气能不能提上来。现在女篮缺的,就是这口气。
“树挪死,人挪活,可球队的根,得扎稳了才长得高。”
资料来源:网易体育、腾讯体育、中国篮球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