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3换1”伤亡困局!40万兵力主动冲,这两仗让日军尝到惨
鬼子的机枪在乔沟的山崖上扫射,子弹打得石头火星四溅。
一个满脸硝烟的八路军战士缩在弹坑里,嘴里骂了句"他奶奶的",顺手摸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这是1937年9月25日的清晨,平型关大捷正在上演最惨烈的厮杀。
板垣师团的运输队像条长蛇钻进乔沟,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头顶的山崖上趴着上千名冻得直打哆嗦的八路军。这些号称"钢军"的鬼子兵,从东北一路打到山西,见谁灭谁,狂得鼻孔朝天。有个日本军官还跟部下吹牛:"支那军队?那都是活靶子!"结果话音未落,一颗手榴弹就把他坐的汽车炸上了天。
林彪这招真够绝的,专挑这条"死胡同"设伏。两边是刀削般的悬崖,中间就一条羊肠小道,鬼子的汽车坦克全成了瓮中之鳖。有个老兵后来回忆:"那天冷得邪乎,趴在石头上一整夜,裤裆都结冰了。可看见鬼子车队进来,浑身血都烧起来了!"信号弹一升空,山崖上突然冒出无数个灰布棉袄的身影,手榴弹像下饺子似的往沟里砸。
最绝的是有个愣头青新兵,直接抱着炸药包滚到汽车底下。轰隆一声响,三辆汽车直接叠了罗汉。鬼子这才反应过来,机枪架在车顶上疯狂扫射。有个班长带着十几个弟兄冲锋,转眼就倒下七八个。活着的几个红着眼往前扑,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断了就抡石头。等增援部队赶到时,阵地上就剩三个血人还站着,脚底下躺着二十多具鬼子尸体。
这场仗打完一算账,连日本人都傻眼了。以往都是三五个中国兵换一个鬼子,这回居然打成了一比一。板垣师团那些趾高气扬的军官,看着运回来的尸体堆成小山,脸比死了亲爹还难看。老百姓可乐坏了,茶馆里都在传:"听说没?专挑鬼子七寸打!"
时间跳到1940年8月,华北的鬼子又整出新花样。他们在铁路沿线修碉堡、挖壕沟,搞什么"囚笼政策",想把八路军困死在山区。有个汉奸还得意洋洋地跟鬼子表功:"太君放心,八路这回插翅难飞!"结果话音未落,四十万八路军突然从地里冒出来似的,把正太铁路拆了个底朝天。
最绝的是阳泉火车站那仗。半夜三更,几个侦察兵摸进站里,发现堆成山的炮弹箱子。带队的排长一拍大腿:"好家伙,这不年不节的,鬼子给咱送年货来了!"转眼间火光冲天,鬼子的军火库炸得上了天。附近的伪军听见动静跑来救火,被埋伏的八路军打了个正着,哭爹喊娘地往回跑。
这场百团大战打得那叫一个痛快。白天鬼子修铁路,晚上八路军就带着老乡来拆铁轨。有个村长出了个损招,把铁轨烧红了掰成麻花,气得鬼子工兵直跳脚。三个月打下来,统计战果的时候连彭德怀都乐了——这回伤亡数字居然倒过来了,鬼子死的比咱们还多!
这两场仗可把日本人打蒙了。东京那帮大本营的参谋们对着地图直挠头:"不是说三个月灭亡中国吗?这都三年了,怎么八路越打越多?"有个被俘的日本兵在日记里写:"这里的农民白天种地,晚上就变成战士,他们像土地里的蚯蚓,永远抓不完。"
现在回头看,这两仗赢就赢在不按套路出牌。鬼子以为中国军队只会人海战术,没想到八路军专挑软肋打。平型关掐住补给线,百团大战专拆铁轨,把"以柔克刚"玩出了新花样。有个老将军后来开玩笑:"咱们这是穷有穷的打法,就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那些年华北的老百姓也真够意思。有个大娘把最后半袋面粉蒸成馍馍送给部队,战士不肯要,她急得直跺脚:"不吃饱咋打鬼子?俺儿子也在队伍里呢!"后来统计,百团大战期间光是参与破袭的群众就有二十多万,难怪鬼子总怀疑八路军会分身术。
硝烟散尽八十多年,当年在乔沟扔手榴弹的小战士,可能早就化作青山黄土。但那些战壕里传下来的故事,还在提醒后人:有些仗不是为了赢,是为了告诉敌人——这片土地上的人,永远打不服!
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