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吴门桥街道“三心车位”巧解“停车难”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秦建茹 杨婷) “现在来社区办事,门前就有专属车位,太方便了!”近日,家住吴门桥街道友联三社区的李女士欣喜地发现,社区服务中心门前新划设了几个醒目的“暖心车位”,她前来办理业务时,很快就找到了停车位。这一变化,源于吴门桥街道试点推行的“三心车位”共享机制。
“三心车位”即“爱心车位”“暖心车位”和“孝心车位”,是街道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和人群需求精准划分的三类特色共享车位。其中,“爱心车位”主要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设置在其居住楼栋入口附近,方便快速进楼入户;“暖心车位”位于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办事高频区域,限时免费开放,方便居民临时停车办事;“孝心车位”则分布于老年居民集中的住宅周边,为探望父母的子女提供短时停车便利。
这一创新机制不仅精准对接了居民的实际需求,还通过智慧化、人性化管理提升车位利用效率。居民可通过微信扫码或电话方式提前向物业预约使用“三心车位”,物业按预约时段进行车辆引导与匹配。针对探访特殊群体的子女、家庭医生、护工等人员,社区还适当延长免费停车时长,体现政策弹性与人文关怀。此外,街道通过地面彩绘、挂牌公示等方式明确车位属性和使用规则,并引入社区志愿者参与日常管理,有效防止违规占用,保障车位高效周转。
在友联三社区,“三心车位”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社区依托 “海棠红·幸福里”体系建设,通过召开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多方协调会,广泛听取意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显著改善了停车秩序。“通过设置醒目标识、明确使用时段和规则,‘三心车位’让闲置泊位‘活’了起来。”友联三社区党委书记崔蕾表示,这种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既推动了停车资源共享,又实现了泊位管理增效,用贴心举措为居民生活添便利。
截至目前,吴门桥街道已在湄长新村、友联二村、四季晶华、金塘新村、南环新村等17个小区划设52个“三心车位”,其中包括“孝心车位”16个、“暖心车位”18个、“爱心车位”18个,初步形成“子女探亲停车易、特殊群体入户快、办事车辆有保障”的便民服务网络。
项目实施以来,各试点小区停车秩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居民满意度逐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进一步增强。“三心车位”不仅是一种停车管理创新,更是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具体实践,也在有限条件下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停车矛盾,同时弘扬了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社区文明风尚。
下一步,吴门桥街道将继续扩大“三心车位”覆盖范围,增加车位供给,完善智慧调度系统,推动“三心车位”从“有”向“优”升级,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民生服务更贴民心,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提供“吴门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