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菲律宾签署的《日菲互惠准入协定》将于9月11日生效
日本与菲律宾签署的《日菲互惠准入协定》将于9月11日生效
8 月 12 日,马尼拉的外交礼仪掩盖不住军事合作的锋芒 —— 日本与菲律宾在此交换外交照会,宣告《互惠准入协定》将于 9 月 11 日正式生效。这份协定的核心,是为日本自卫队进驻菲律宾本土打开绿灯,使其能名正言顺地在菲律宾境内开展军事演习。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的这一决定,本质上是允许曾经的 “二战侵略国” 在本国领土重新部署军事力量,这种看似矛盾的选择背后,藏着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投机的复杂心态。
从地区战略布局来看,这更像是美日精心设计的 “投石问路”。菲律宾作为美国在南海的传统盟友,率先成为试验品:通过签署协定试探中国的反应底线。若此举未遭强力反制,美日便会迅速跟进,将类似模式复制到更多周边国家。这种 “让小国打头阵” 的策略,既降低了大国直接对抗的风险,又能借助小国的 “护身符” 效应不断踩踏红线,实则已严重损害中国的大国威严与海外利益。
回顾历史,“不开第一枪” 的原则诞生于国力相对薄弱的年代,是彼时应对复杂局势的权宜之计。但在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的当下,面对日益频繁的挑衅,我们亟需构建 “军事、法律、经济” 三位一体的组合拳应对体系。当驱逐舰列阵封锁挑衅者航道,当战机呼啸掠过违规舰船上空,这种清晰的威慑反而能让周边国家认清底线,从长远看,恰恰能降低持续博弈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对 “零冲突” 思维进行历史审视,与时俱进地调整策略,正是适应新时代国际格局的必然选择。
美国海军 8 月 13 日闯入黄岩岛的挑衅,绝非临时起意的偶然事件,而是对《日菲互惠准入协定》的即时呼应。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的实力跃升让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南海冲突的风险 —— 在这片海域,美军已无绝对胜算。更关键的是军工产能的代差: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能快速弥补战争损耗,而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的产能不足,使其难以承受长期消耗。这种实力对比的逆转,让美军的挑衅始终停留在 “秀肌肉” 层面,而非真正的战争准备。
单看 8 月 13 日的对峙细节便一目了然:美国海军希金斯号驱逐舰孤身闯入黄岩岛领海时,面对的是中国海军数十艘战舰的严阵以待,周边更有数百艘渔船形成的 “民防屏障”。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差距,使得美军的所谓 “航行自由行动” 沦为徒劳 —— 若真爆发冲突,这艘驱逐舰能否在南海海域坚持 5 分钟都是未知数。美军对此心知肚明,其任务本质是 “完成挑衅指标后立即撤离”,这种 “打了就跑” 的模式,暴露了霸权主义外强中干的本质。
2024 年仁爱礁冲突中的一幕更具讽刺意味:当中国海警在仁爱礁对菲律宾海军特种兵采取强制措施时,正在菲律宾参与 “美日加菲多边演习” 的美国海军全程作壁上观。即便菲律宾特种兵在冲突中断指受伤,美军依旧选择 “装聋作哑”。这一事件彻底撕下了美国 “盟友保护者” 的伪装 —— 它巴不得菲律宾多流点血,以此强化对这个 “殖民地式盟友” 的控制;而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明知是炮灰,却仍愿意用国民的鲜血换取所谓的 “外部支持”,这种畸形的同盟关系,注定难以长久。
日本自卫队进驻菲律宾的举动,更暗含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悖论。70 多年前,日本曾以侵略者身份踏足菲律宾领土,如今却以 “保护者” 姿态重返,这种角色转换本身就充满争议。菲律宾国内对此早已出现反对声音,不少民众担忧:引狼入室终将重蹈二战覆辙。而日本急于突破 “和平宪法” 束缚,通过海外驻军实现军事正常化,这种战略野心若与美国的亚太布局深度绑定,无疑会给南海局势埋下更大隐患。
从法律层面审视,《日菲互惠准入协定》存在诸多争议。菲律宾宪法明确限制外国军队在本国长期驻扎,小马科斯政府为推动协定通过,不惜修改多项国内法规,这种 “违宪操作” 已引发国内司法界的强烈质疑。而日本以 “互惠” 为名行 “扩张” 之实,其行为违背了战后国际秩序确立的和平原则,也与《联合国宪章》中 “不干涉内政” 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完全可以联合国际社会,从法律角度对这一协定的合法性发起挑战。
经济手段的反制同样不可或缺。菲律宾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其香蕉、椰子等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占比超过 30%,旅游产业更依赖中国游客支撑。通过针对性的贸易调控和旅游警示,能让菲律宾民众直观感受到政府错误外交决策的代价。日本则在半导体材料、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中国存在深度产业链绑定,合理运用经济杠杆,可有效牵制其军事扩张的步伐。
站在更宏观的历史维度看,南海局势的演变本质上是新旧国际秩序交替的缩影。美国试图通过 “代理人战略” 维持霸权,而中国则在捍卫主权的同时,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日菲协定的生效,短期内可能加剧地区紧张,但长期来看,这种建立在投机与胁迫基础上的同盟,终将因利益冲突而瓦解。
中国的应对之策,既要保持军事威慑的 “硬度”,也要具备战略定力的 “韧性”。在黄岩岛、仁爱礁等核心利益区,需以常态化的军事存在粉碎任何幻想;同时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通过 “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巩固和平基础。当周边国家认清 “跟着美国只能当棋子,与中国合作才有出路” 的现实,南海的和平稳定便有了真正的保障。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以小搏大、依附霸权的投机行为,都难逃 “棋子被弃” 的命运。日菲协定的生效或许会给南海带来一阵风浪,但挡不住中国维护主权的坚定步伐,更逆转不了亚太地区走向和平合作的历史潮流。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霸权,而是以实力为后盾,守护属于自己的发展权与生存权,这正是新时代 “勇毅前行” 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