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巴边境又传出了交火的消息,有消息人士声称,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传出了枪声,甚至有媒体直接下结论,说巴基斯坦违反了停火协议,挑起冲突。但很快,印度军方就站出来辟谣了。军方明确表示,所谓“交火”的说法并不属实,实控线一带没有发生任何违反停火的行为。

这次印度军方这么快出面澄清,倒不是因为怕媒体造谣,而是因为现在的莫迪政府,实在不想再多惹事。特别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威胁要对印度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之后,莫迪的压力已经够大了,根本不想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再添一把火。

为什么会传出印巴交火的消息?其实,这和印控克什米尔“取消特殊地位”六周年纪念日有关。六年前,莫迪政府修改法律,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把这个争议地区直接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这个决定,当时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很大争议。现在六周年一到,反对的声音自然又冒出来了。

先看印度国内。国大党、全国大会党等反对派,最近在克什米尔搞了一系列抗议集会,要求莫迪政府恢复该地区的“特殊地位”。虽然规模不大,但象征意义不小。而莫迪政府这边,选择的是“冷处理”,没有直接批评反对党,而是安排人民党举行“纪念活动”,试图用一种“正当性叙事”压制舆论。

再看巴基斯坦。他们的动作更直接,不仅设立了专门的纪念日,谴责印度的做法,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集会。巴方官员也放出狠话,说克什米尔问题不能沉默,会继续发声,甚至提到“5月的冲突”已经展示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这些言论,无疑在这个敏感时刻给印度施加了额外压力。

在这种内外夹击下,印度军方及时否认了交火传闻,说明莫迪政府现在根本不想接招。不回应巴基斯坦的挑衅,也不回击反对派的动作,就是不想把这个本来就敏感的问题搞得更复杂。原因很简单,不能节外生枝。

从战略角度看,莫迪这次装聋作哑,其实是出于现实考虑。首先,印度现在真的不能和巴基斯坦开战。在5月的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展现了不俗的军事反击能力。莫迪政府也清楚,一旦真的动手,很可能陷入一场得不偿失的对抗。在印度军队完成重整、新武器装备完全到位之前,最好还是别轻举妄动。

其次,更重要的,是美国这边的压力。特朗普又来了,这次把印度列为“加税对象”,理由是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然后转手高价卖给其他国家,赚取利润。特朗普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印度选边站,别再帮俄罗斯赚钱了。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对所有进口印度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对印度经济是一记重拳。而这次印度外交部的回应非常强硬,这两天莫迪政府多次指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甚至是无视特朗普警告,继续与俄罗斯进行外交接触。这两天莫迪就派亲信访问莫斯科,同时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将在月底访俄。

印度现在正顶着特朗普的压力走钢丝。一边要保住对俄能源的利益,另一边又不能让美印关系彻底破裂,这其中的平衡,极其微妙。所以,莫迪现在的重点不是克什米尔,而是美国,是特朗普。他要想办法应对美国的高关税威胁,同时维护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对他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在这种背景下,印巴之间哪怕是一个小摩擦,都可能被媒体放大,甚至被其他国家拿来做文章。而一旦莫迪在克什米尔上出手过重,不仅会刺激国内反对派,也会被巴基斯坦抓住口实,进一步升级对抗。这对莫迪来说,是不划算的。

说得直白一点,现在的莫迪,不是怕巴基斯坦,而是怕出乱子。哪怕只是一次小冲突,只要节外生枝,都会打乱他目前应对特朗普的节奏。这就是为什么印军第一时间出面否认交火,为什么政府集体选择“低调处理”。

不过,这种冷处理能持续多久,就很难说了。克什米尔问题暗流汹涌,莫迪这次能暂时压住局势,但如果美印之间的谈判迟迟没有进展,而克什米尔地区的局势又持续升温,那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接下来,如果特朗普继续对印度加压,或者巴基斯坦真的在边境搞出实质性动作,那莫迪可能就必须要有所回应了。到时候,是选择继续隐忍,还是硬碰硬,就要看他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判断了。

总之,眼下的莫迪正站在一个多重压力交织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边是克什米尔的敏感地雷,还有国内反对派随时准备“见缝插针”。他现在选择把克什米尔问题暂时搁置,试图先搞定美国那一摊。但这种策略,只能赢得一点短期喘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而对于整个南亚地区来说,这种表面的平静下,隐藏的是更多的不确定。只要美印关系没有理顺,印巴边境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成为新的火药味信号。而印度,恐怕也很难在这场双线博弈中轻松脱身。

来源:

《印度反击美国因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而“大幅”提高关税的威胁,称其毫无道理》 环球时报

《巴基斯坦开火报道后,印度军队称没有违反停火》 印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