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坦克碾向联合国总部!加沙最后避难所沦陷,美国否决权成帮凶
7月21日凌晨,以色列坦克部队的炮口对准了加沙中部代尔拜拉赫。这片土地承载着联合国最后的人道主义防线。 世卫组织仓库被三枚炮弹击中,大火吞噬了数千箱医疗物资;工作人员住所内,以军士兵用枪指着妇女儿童,强迫他们在交火区徒步撤离,还将男性扒光衣服铐上手铐,按在墙边审讯。一名联合国员工被当场拘押,而仓库的熊熊火光映红了加沙的夜空,这意味着当地医院连最后一批止血绷带和抗生素都断了来源。 这里曾是加沙人最后的“安全区”:坐标早向以色列通报,建筑挂着醒目的联合国蓝旗,地下室里还躲着因家园被毁而流离失所的800个家庭。 但以军的新一轮“分割歼灭”战术,正将代尔拜拉赫变成一座孤岛,坦克碾过街道时,炮火甚至精准击中了清真寺和供水站,3名巴勒斯坦人倒在血泊中。
体系瘫痪
联合国并非没有行动。 就在袭击发生前48小时,秘书长古特雷斯刚发布声明,要求以军停止封锁人道援助通道;国际法院半年前便裁定以色列“可能实施种族灭绝”,勒令其保护平民。 但讽刺的是,这些决议全被美国一票否决挡在安理会门外。 过去21个月,美国累计掐灭了50多项涉以决议,连调查拉法难民营屠杀的提案都被驳回,理由是“未越红线”。 而西方阵营的“双标”更赤裸:德国、英国一边谴责平民伤亡,一边向以色列输送导弹零件;美国智库的报告里,专家们清一色来自哈佛、希伯来大学,咬定以军行动是“自卫权”。 当联合国工作人员在炮火下蜷缩时,世卫组织发言人只能对着镜头哽咽:“我们连自己的同事都救不了……”
强权逻辑
以色列对联合国的蔑视早已不加掩饰。 今年3月,以军空袭联合国加沙总部,炸死一名保加利亚籍员工,事后轻描淡写称“误将建筑认作哈马斯基地”——尽管那栋楼顶刷着十米长的UN标志。 4月,以军坦克故意撞击联合国疫苗运输车,士兵用枪指着工作人员的头,扣押车队长达6小时。 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曾公开威胁:“再通过谴责决议,我们就关闭纽约总部!”这种嚣张的背后是精确算计:美国大选临近,两党争相“护以”捞选票;阿拉伯世界则因惧怕伊朗,默许沙特、阿联酋与以色列秘密合作。 哈马斯的人质牌失效后,以军彻底撕下面具,连关押人质的“安全屋”所在地代尔拜拉赫也直接强攻。
破局困局
其实联合国并非毫无反击之力。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动用否决权阻挠停火,联合国大会当即启动“377号决议”,绕过安理会派出首支维和部队进驻西奈半岛。 如今,前联合国高官莫希伯疾呼重启这一机制:只要联大超过128国支持(当前152国承认巴勒斯坦),就能授权多国部队进入加沙,在以色列枪口下监督物资分发、保存战争罪证据。 但问题在于,阿拉伯国家正陷入内耗:埃及因每年接收13亿美元美国军援不敢发声;沙特盘算着用“默许以色列打击哈马斯”换取美国安保条约。 当加沙的医院因断电被迫用手机照明做手术时,阿拉伯联盟的紧急会议还在为“是否谴责”吵到散场。
人道灾难
今天的代尔拜拉赫已成“死亡样本”。 以军7月20日下达撤离令,将5万平民赶出家园,却故意封锁通往南部的公路。 人们被迫躲进废弃学校,50人分食一袋面粉,婴儿因饮用污水爆发霍乱。 而在拉法口岸,以色列放任极端分子焚烧援助卡车,60辆物资车仅9辆闯关成功。联合国数据显示,过去两个月至少有798名巴勒斯坦人死在排队领粮的队伍中——他们多数是遭机枪扫射,尸体叠在装玉米粉的麻袋旁。 7月24日,连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拉法办公室都被以军“误炸”,而世卫组织最后一批医护正在焚烧病历:“我们撤离后,这些孩子连出生证明都没了……”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