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场上的蓝色狂想曲

梭鱼湾的灯光亮起那一刻,六万多人齐刷刷站起来,国歌声震得人耳膜发胀。这哪是在看球啊,分明是参加一场蓝色信仰的朝圣仪式。大连英博对阵山东泰山这场球,硬是把足球踢成了城市嘉年华。

开场哨还没吹响,气氛就已经炸了锅。你瞅瞅看台上那些球迷,有拄着拐杖的白发大爷,也有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小娃娃,清一色穿着蓝衫。大连人看球从来不含糊,祖孙三代都能为个越位判罚争得面红耳赤。要不说足球是这座城市的血脉呢,从当年万达横扫亚洲那会儿,足球基因就刻在骨子里了。

鞠韶霞老师一开嗓,整个球场都跟着《奔跑中的蓝色》摇晃。这歌写得绝了,董宝剑老师谱的曲子像海浪似的,一浪接一浪往看台上拍。足球宝贝们跳得那叫一个带劲,蓝裙子转起来像六月里刮起的海风。要不说大连姑娘俊呢,球场上的啦啦队愣是跳出了春晚的气势。

中场休息时大屏幕突然切到阎相闯的退役仪式,老球迷们眼泪唰就下来了。这哥们儿踢了二十年球,身上缝的针比有些球员进球数还多。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当年他带伤上场那会儿,纱布渗着血还在拼抢,那才叫真汉子。如今新人换旧人,但大连足球那股子倔劲儿可没丢。

要说最绝的还是球迷方阵。北看台那帮老哥从开场吼到结束,嗓子哑了就拿喇叭继续嚎。有个戴渔夫帽的大叔特别显眼,每次进球都把手里的旗子抡得呼呼响。你问他为啥这么拼,他准会瞪着眼回你:"咱大连爷们看球就这样!"确实,这地界的球迷能把客队嘘得怀疑人生,也能把自家球队宠上天。

当《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响起来时,好多人都掏出手机打开了闪光灯。点点星光在看台上流动,远看像极了夜里的渔火。靠海吃海的大连人最懂这首歌,足球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出海?赢球了是满载而归,输球了就当是遇着风浪,下次接着闯。

比赛结束半小时了,愣是没人愿意走。球迷们围着球员通道要签名,有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举着本子等了老半天。你问他最喜欢哪个球员,他眼睛亮晶晶地说:"都稀罕!"这话实在,在大连人眼里,能穿上蓝色战袍的都是自己家孩子。

梭鱼湾的夜风吹散了汗味儿,却吹不散空气里的亢奋。公交站等车的老哥几个还在复盘那个精彩进球,说到激动处直接比划起来。出租车司机听着广播里的赛事回放,跟着哼起了助威歌。这座城市今晚注定无眠,毕竟足球对大连人来说,从来不只是九十分钟的输赢。

路灯把球迷的影子拉得老长,三三两两的蓝色身影逐渐消失在街角。但谁都知道,等下一个比赛日,这片海湾又会变成欢乐的蓝色海洋。就像潮汐永远追随着月亮,大连人对足球的痴迷,早就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