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倍兵力压制,街战逐屋争夺!红军城恐陷,乌克兰应战还是撤退?
“红军城的防御窗口正逐渐关闭。”美国战争研究所(ISW)在最近的简报中这么说的时候,乌克兰东部战场的局势越发紧张。这座乌克兰称为“波克罗夫斯克”的重要战略要地,已经在战火中坚持了将近两年。
现在,乌克兰似乎被俄军逐步包围,西方的专家们纷纷建议乌军采取战术性撤退,这样才能保存实力。不过,泽连斯基政府陷入两难的境地。十一月的顿涅茨克平原寒风刺骨,红军城的街道上破败不堪,几乎找不到完整的建筑物。在那些碎墙断壁之间,乌军士兵马克西姆正用胶带补缝破损的防弹衣。
在红军城,这样的情形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泽连斯基上周坦言,俄军在那里的人数大约是乌军的八倍,五个旅级单位和一个团都被派往这场焦土战役,负责整个前线大约三分之一的战斗任务。
俄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从东、北、南三个方向逐步收缩乌军的防线,现在已经打到市中心的行政大楼附近,巷战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逐家逐户地争夺。不少无人机的“绞杀”行动成了乌军最头疼的事,俄军最近集中火力,把乌军的无人机基地一波接一波抹掉。
没有空中侦察的乌军就像“睁眼瞎”,补给线也被多次切断,乌克兰军事情报局(GUR)赶紧行动起来,利用夜间潜入输送弹药,结果每次任务都得付出至少3个人的伤亡,西方观察员对于前线的情况看得更是心头一紧。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员迈克尔·科夫曼刚从红军城边缘撤出来,他在报告中说:“乌军阵地每天都要挨数百发炮弹打击,有些哨所的士兵连续作战已经72小时,有人在战壕里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还坚持开火。”
他坚信,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援助到位,红军城的沦陷只是早晚的问题。随着战局不断恶化,西方军事专家的呼吁也变得更加迫切。芬兰“黑鸟集团”的分析员埃米尔·卡斯特赫尔米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呼吁泽连斯基放下政治包袱。
他觉得红军城的战略价值已经大打折扣,“放弃这个突出点,能让乌军的防线缩短40公里,后勤压力轻松一半”。目前守在那里的乌军是他们最抗打的部队之一,要是被包围击败,东部的防线就彻底崩溃啦。
2023年巴赫穆特战役里,乌军死死守了好几个月,最终还是撤了。虽然拿到“英雄城市”的称号,但也付出了超过2万名优秀士兵的生命代价,这直接导致接下来阿夫杰耶夫卡的防守力量变得吃紧了。
米科拉·比列斯科夫,乌克兰国家战略研究所的研究员,说:“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当年死守的结果,让乌军损失惨重,现在得吸取经验教训。为了让乌克兰接受撤退的建议,西方也在加快提供后勤援助。
德国最近紧急向红军城周边运送了200套“猎豹”防空系统,旨在帮乌军建立撤退时的掩护火力;与此同时,美国也做出承诺,如果乌军采取战术性撤退,将在一个月内补充3000枚反坦克导弹和500架无人机。
对乌克兰来说,红军城不仅仅是个军事要地,更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从2022年冲突激烈升级开始,乌军在这儿抵挡了俄军近二十次的猛攻,这座城市早就成了“绝不屈服”的象征。
如果选择了主动撤退,国内的民心可能会出现动摇,泽连斯基的执政基础也会受到影响,国际压力也是不容忽视,普京最近几天多次公开呼吁美国施加压力,让基辅放弃整个顿涅茨克。
要是红军城一旦丢了,俄方肯定会把这事说成“决定性胜利”,用来向西方证明“援助乌克兰白费力气”。泽连斯基的表态挺矛盾的,一方面坚称“俄军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另一方面又否认“几千乌军被包围”的消息。
除此之外,他也承认“战况非常艰难”,还派了高层指挥官去前线了解情况。有消息说,泽连斯基已经召开了三次紧急会议,但大家一直没搞定统一的看法。有些指挥官坚持“死守到底”,而另一些人则主张“战术撤退”。
俄军拼命想拿下红军城,背后可是有多方面的战略盘算。安德烈·雷任科分析说,攻占这座城市,俄军能达成“一举三得”的目的:一是打通向乌克兰西部和西南方向的通路。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这两块地儿防守不太牢,要是被突破了,战局就可能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再说了,占领关键城市还能帮俄军争取更多谈判的筹码,俄方企图用“掌控顿涅茨克全境”这个条件,来逼西方取消对俄的经济制裁。
摧毁乌军的精锐部队,不仅会大大打击他们的抵抗决心,还能为接下来“以战促谈”打下基础。不过,俄军的攻势也不是毫无代价的,科夫曼透露,俄军在红军城的伤亡比乌军还多一些。“他们用人海战术推进,有时候一个据点得牺牲一个排才能攻占下来。”
俄军的优势主要在于装备齐全和后勤保障到位,而不是在战术上占优。“如果乌军能有条不紊地撤退,俄军也就难以抓住有利的攻势。”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乌克兰并不是没有出路。
军事专家强调,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抓住“撤退窗口期”,在包围圈彻底形成之前,逐步有条不紊地撤离。维也纳“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分析师弗兰茨-斯特凡·加迪建议,乌军可以分三步进行操作:首先由精锐部队负责保护伤员和非战斗人员的撤出。
再派出主力部队轮流掩护撤退,最后再留一些小股部队搞游击战,拖延俄军的推进速度。这么做,建立新的防线就变得格外重要,是撤退之后的重点任务。有专家分析指出,乌军应在红军城以北的克拉斯诺格勒那边搭建一个防御体系,确保阵地稳固。
这片地方有河流做天然屏障,再加上交通便利,补给也挺方便。目前,乌军已经在这片区域开始挖反坦克壕,还部署了“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为下一步的防御工作做准备。同时,国内的舆论引导也挺关键的。
乌方得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知道“战术撤退”和“投降”到底哪不一样。通过公布撤退后的防守策略和西方抽援的承诺,来稳住人心。泽连斯基最近频繁跑去东部给部队颁奖,既是想振奋士气,也是在做准备,为可能的战略变动打基础。
这座城市坚持不懈,体现出乌克兰维护主权的那份勇气,而适当的撤退也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负责。打仗的真谛从来不是死守一块地方,而是要保存实力,等待扭转局面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