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从没这样被动过,从APEC回美开出第1招:不惜代价向稀土发起猛攻
贝森特从没这样被动过,从APEC回美开出第1招:不惜代价向稀土发起猛攻
特朗普和美财长贝森特这阵子真是有点慌,刚参加完APEC峰会就火速做了决定,要赶在本届任期结束前彻底甩掉被中国稀土卡住的命门。画面感直接拉满,谁都能看出来他们急得很。
采访那天,贝森特情绪全挂脸上,对着《华尔街日报》的编辑们一顿吐槽,说这些老头居然还觉得中国不会拿稀土来卡美国脖子。这话听着挺冲,他说中国为这个计划已经准备了整整25到30年,而美国却像睡大觉一样慢腾腾。接下来一年两年,美国要加速度摆脱“达摩克里斯之剑”,气势是一点也不输。
盟军阵容也算够花哨了——西方国家基本都拉进圈子,一些亚洲国家外加印度,也全叫来一起搭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供应链。这架势,说实话,看起来就是要把全球资源往自家兜里装。贝森特自己嘴上说“不想和中国脱钩”,但又不停强调“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这逻辑拧巴得厉害,一边打着“去风险”的旗号,一边找理由撇清关系。不怼你,但我防你,这种操作太熟悉。
他说“中国不可靠”其实完全带偏见,把经济竞争硬生生变成政治标签。一家公司靠什么?能力、契约精神,还有市场规则,不是谁喊一句“不靠谱”就能盖章。如果按他这么说,那收关税、搞保护费那套,是不是更离谱?
表面上忙着供应链安全,其实就是换个马甲继续搞脱钩,还顺手把锅甩给对方。“我们可以合作,但你必须先听我的,否则就归类‘不可靠’。”这种套路听多了,大伙心里早有数。
再看所谓“盟军”具体都有谁?澳大利亚排头兵,有资源还有战略地位;加拿大也是矿产国背景不错;法国、德国、北欧几个欧洲角色,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印尼,一个不少,都列入名单,然后重点提到了印度。不得不说,这队伍凑齐了,可关键还是拼加工技术和高端应用能力,并不是只挖矿那么简单。
奥巴马当年的那些事儿,现在翻出来看看跟现在差不了多少。他们早在十几年前就发现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可能埋下隐患,于是专门弄出了一个叫“Critical Materials Strategy”的方案。从2010到2012左右,美方分析哪些材料对国防能源科技最重要,又鼓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开发矿场,还扶持国内研发技术,再开始攒战略储备。有意思的是,他们目标同样是为了去风险,让美国别随时断供受制于人。但现实总比理想骨感,当时世界范围内90%以上的加工产业链都掌握在中国手里,美国自己根本没有完整体系,加工难度巨大,高端环节短时间压根补不上缺口。所以哪怕储备了一批原料,也只能顶几个月用,不够支撑长期需求,更别谈彻底独立自主。
那个阶段奥巴马政府也试图联合盟友讨论怎么保证供应稳定,不过光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形成真正完善布局,到最后主导权还是牢牢抓在中方手里。这么多年过去,只能说明纸上谈兵容易落空,实际落地才是真考验。
无论哪个总统坐台上的时候,“摆脱稀土卡脖子”这个任务始终悬在那里没法解决。澳洲日本印度虽然各自有资源,但是多数只有初级开采能力,加工和高端制造完全跟不上节奏。而且单靠资源还远远不足,需要持续投资政策协作甚至技术转移标准统一,每一步都是大工程。一两年内想让整个体系跑起来,就像盖楼连基础还没打好,却嚷嚷马上竣工,那结果不用猜都知道结局在哪儿等着他们。
其实现状很明白,从十五年前奥巴马画蓝图,到今天特朗普敲桌子的姿态,中间隔了一整个时代,可基础问题一点变化没有。如果非要总结,就是一直绕圈踩同样坑,只不过换个人站C位喊口号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