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特朗普在白宫签了个命令。这事不小,直接改了美日之间的买卖规矩。日本答应往美国投5500亿美金,美国呢,给日本商品统一收15%的税。

这数字听着就吓人。

以前日本很多货进美国,税率没这么高。现在一下子拉到15%,企业卖东西成本就上去了。特别是汽车厂,压力最大。虽然之前传要收25%的惩罚税,最后没成,但15%也够呛。

我老家在福冈,认识一个叫田中明的老伯,70岁了,种了一辈子稻子。我去他家田头坐过一回,他蹲在地边抽着烟说:“美国米比我们便宜三成,再这样下去,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干几年?”

他不是一个人这么想。

很多农民都记得“令和大米动荡”那会儿,日子多难熬。现在又来一遍,心里发慌。超市里美国玉米大豆越来越多,本地米却没人要。有的地干脆荒着,草长得比人高。

更气人的是,协议里写,日本每年得多买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大米采购量还得涨75%。可美国一年出口农产品1400亿,你让日本吃掉多少?到还不是老百姓买单。

我自己去超市看过,上周买的美国大豆油,比上个月贵了快两百日元。收银员笑着说,以后可能还要涨。

还有个事特别不公平。美国车只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安全检测,就能直接开进日本卖。日本车想进美国?先交15%的税再说。连飞机都一样,美国军机民用机在日本畅通无阻,我们的客机过去却处处受限。

媒体吵翻了天,都说这哪是贸易协议,分明是低头签字。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那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钱从哪来?说是日本主权基金加上软银搞个投美国的半导体、电动车和人工智能。

我在东京参加过一次饭局,有个软银前员工私下讲,公司内部其实反对声很大。但上面压下来的任务,没办法。

你说巧不巧,日本自己正砸670亿美金请台积电来建厂,想把芯片产业拉起来。结果这边刚动工,那边又要往外投3000亿起步的美日基金,还说未来对民众开放认购。

可普通日本人怎么想?我问过几个邻居。一个老太太说:“我的养老金才几百万,国家拿五千多亿去美国投资,关我什么事?”

另一个大叔直接骂:“还不如修养老院,或者给年轻人减税。”

更麻烦的是,咱们自己的半导体行业缺人啊。年轻工程师不愿干这行,老师傅快退休了。这时候把钱和机会都送美国去,等于把自己的命脉往外送。

白宫说这笔钱能让美国多几十万人就业。野村研究所算了笔账,日本GDP反而可能掉0.55%。一边加,一边减,这不是零和游戏是什么?

网上都在吵,“花五千多亿买美国保护,值吗?”

没人能答。

短期股市是涨了。协议一公布,日经指数跳了三个多点,汽车股带头冲。好像赢了。

可我觉得,这是用长远自主换眼前安稳。首相为了保住位置,硬推这个协议。参议院输了也不回头,非得赌这一把外交胜利。

代价呢?农业开了口子,工厂受冲击,钱哗哗流出去。

反对党说得直白:汽车关税从2.5%提到15%,翻五倍,这叫胜利?明明是让步。

我还记得去年在名古屋听一个零件厂老板吐槽。他说他们给丰田供货,现在利润越来越薄,客户逼着降价,原材料又涨,再这样下去只能裁员。

这种压力,正顺着产业链一层层往下压。小厂撑不住,工人拿一天比一天紧。

放眼全球,这不只是日本的事。美国现在就是,“我优先”。盟友要想安全,就得掏钱表忠心。

谁先低头,谁就容易被盯上。日本一松口,韩国、德国估计都要捏把汗。

历史总是重复。就像古代中国靠嫁公主、送贡品换和平,表面太平,底下全是百姓扛着。现在也一样,大人物谈战略,最后埋单的,还是普通人。

我认为,国家之间合作没问题,但不能一边倒。安全保障不能靠撒钱买平安,产业自主才是真底气。

那5500亿,本该用来养活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