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好的关系,不是聚会、串门,而是这“三个面”
亲家是一种特别的亲戚关系。
古人说:“结亲如结义,两家莫生气。”
又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这古人的论断,都是互相矛盾的,可见,这亲家还真的不太好相处。
想要把亲家关系处理好,我们免不了要一起聚会,串门。
尤其是儿女刚刚找好对象的一段时间里,亲家在一起,商议儿女的终身大事;过年也在儿女的安排下,一起聚一聚。
但我们不得不知,聚会、串门太肤浅,深层次的关系,就是“三个面”。
01
平时互动,讲情面。
鲁迅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虽然我们都在想,放下面子,使劲生活。但潜意识里,还是希望活得有面子,被人给面子。
一旦驳人面子,大概率是你和他的事情,办不成。
将心比心,我们就知道,给人面子,是一种很高的情商,可以促进关系。
我的三伯母,在儿子找了对象之后,第一时间把家里最珍贵的土特产,打包起来,让儿子带着,送到对象的父母手里。
这亲家还没有见面,礼数就到了。
后来三伯母带着儿子去提亲,也是顺顺利利的。
儿子结婚之后,每一个重要的节日,三伯母都会做一些土特产,让儿子捎给亲家。
其实,三伯母家在农村,并不富裕。亲家在城里,是退休工人,条件好多了。
但是他们的互动是很顺溜的。
想一想,三伯母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给了亲家,并且是积年累月的,这份心意,对方是可以感受到的。
面子,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台阶”,可以让人就坡下驴。
亲家有了冲突,你主动闭嘴,不去争论;亲家做错了什么,你不当着大家的面指出来,而是私下告知;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你一笑而过。
长期给面子,就增加了情面,就是感情在日积月累。
情面越广,说明你越愿意吃亏,并且格局越大。互动之中的小过节,都会被包容。
关系是注定无法完美的,但是你拥抱了残缺的部分,就完美了。
02
谈钱谋业,算账面。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
对于金钱,我们是要算清楚的,送人,借人,周转,合资,随礼等,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对待。
亲家之间,第一次谈钱,应该是儿女的彩礼钱。
很多地方,动不动就天价彩礼,把亲家都吓跑了。
作为男方家庭,会认为要彩礼太多,就是卖女儿;掏不出钱,也就只能告诉儿子,放弃算了。
作为女方家庭,会认为彩礼是必须的,养大儿女也不容易;如果一个男人彩礼都不愿意给,那一定不是真爱。
如果我们观察那些闹掰的婚配关系,就会发现一个很常见的因素——信息不对称。
也就是说,双方父母都没有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听说要多少彩礼,立马就打退堂鼓了。
如果大家心平气和地相处,按照婚配的规则去做,其实彩礼多少,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第二个涉及钱的话题,就是买房。
一对新人的房子,是双方父母买,还是男方单独买?买了之后,要不要写两个人的名字?
房子的贷款,是如何承担的?房子的首付,如果是父母给的,要不要归还?
一系列的问题,不明明白白地说清楚,那就是糊涂账,很容易留下怨气。
其实,儿女结婚之后,亲家还是可能有借钱、一起投资等关系存在。
特别是一些生意人,彼此照顾是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把金钱和感情要区分开来,一定要有合作的规则。
钱的事情扯清楚了,矛盾会少很多。
03
带娃生活,见世面。
说一件很扎心的事情。
我的同事老刘,女儿婚后,住在广州城。
女儿生娃后,婆婆从老家赶来带娃。
本来,婆婆愿意带娃是好事,但是女儿因此烦恼不已。
婆婆从未出过远门,买车票都不会,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
婆婆去广州,是儿子开车接过去的。
在广州的几个月,婆婆是不敢出门的,就是买菜之类的事情,都战战兢兢。
婆婆带娃去公园,一路上,把大家吓得不轻。因为婆婆不知道如何坐地铁,就像路盲一样。
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婆婆,带娃的过程中,给大家增加了很多麻烦。
最可怕的是,婆婆告诉娃,讲的一口老家话,而不是普通话。
无奈之下,女儿把婆婆送回家,让娘家母亲去带娃。这下,婆婆就气急败坏了。亲家关系,很别扭。
这年头,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带娃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去城里带娃。
老人弄丢娃,不懂得科技化的东西,无法融入城市......这都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体现。老人的狭隘,留存给了娃,这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见过世面的亲家,走哪里,我们都放心;也会更加通情达理,这对关系处理,很有好处。
04
俗话说:“百年之约,亲如一家;应需相助,共度风沙。”
万一遇到亲家矛盾,也不要去兴师问罪,还是要本着互相帮助的态度去做。
作为儿女,有空带着双方的父母,在城里走一走,增加见识;告诉父母如何带娃,和过去的传统带娃有什么不同。
作为亲家,多一些商议,少一些主观猜想;遇到事情,第一时间选择信任,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们需要这样想,都是为了子孙幸福,使劲的方向是一样的,只是使劲的方法不同。
实在是谈不来,就保持距离,眼不见为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