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啊,万达的美元债价格一直在跌,没停过。同时,北京金融法院又发出了一个关于万达的强制执行裁定,金额高达24.06亿,啧,这还只是万达债务堆积的冰山一角罢了!那么,眼下万达到底遇到啥困难?背后的原因又是啥呢?

一、首富变首负

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在债务泥潭里苦苦挣扎,王健林带领的万达集团,到现在已经是步履维艰,真是难上加难啊!

本以为王健林能靠着“卖卖卖”来缓解债务压力,但到了2025年8月11日,万达集团又出现了新的被执行人信息,总执行金额竟然高达24.02亿元。

根据天眼风险信息,目前万达集团在财务执行方面已经有10个执行人记录,累计被执行的金额超过76亿元。到去年6月,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显示,有息债务总额达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302.69亿元。

这些债务不过是万达危机的冰山一角,到了2025年三季度,万达商管的短期债务还剩662亿元,但账面上的现金只有133亿元,流动性缺口高达529亿元,资金短板相当明显,只能靠借钱来撑过去。

债务压力让万达集团的股权经常被冻结,截止到今年5月,王健林累计被冻结的股权金额已经达到4.9亿元,涉及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大连万达集团这些核心企业。

去年到今年,万达商管经历了七次股权冻结。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资料,南京中院冻结了它的两笔股份,期限长达三年,涉及金额超过1.4亿元。

债务爆发的背后,起因可以追溯到2010年那会儿,王健林带领万达开启的“重资产加高杠杆”策略。从那时起,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借钱买地建万达广场,同时还涉足文化旅游、影视、体育等多个领域。

在房地产火热的时候,万达乘着这股东风迅速发展,表面上看一片繁荣,但其实早就隐藏着危机。到2017年的时候,万达的资产规模已经飙升到7961亿元。而王健林本人则凭借313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第一富豪,还立下了“到2020年资产突破万亿,收入达到6000亿”的宏伟目标。

那一年,由于靠大规模借钱来扩展资产,万达的有息负债已经超过了4000亿元,还将大量资金投到了海外,比如收购美国AMC影院、欧洲体育公司啥的,总金额加起来超过2500亿元。这个“搞事情”的豪言壮志让人听着都热血沸腾,不过,实际上压力也真是山一样呀。

这个国内用抵押贷款进行融资,海外疯狂收购的发展套路,在之后的政策调控中,变成了引爆债务危机的导火线。

二、变卖资产还债

到了2017年,国家推行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杠杆率、限制海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像万达就被列入了“海外投资风险企业”名单,融资渠道也变得更加受限了。

银行抽贷和债券发行受阻之后,万达的资金链就快要出问题了,王健林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靠卖卖卖来渡难关。这一年,万达以637亿元的价格,把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卖给了融创、富力等集团,倒是暂时缓了一下债务的压力。

到了2018年,万达集团把万达百货卖给了苏宁,到了2019年又转手减持了AMC的股权。这短短三年里,万达累计套现了2000亿左右,可那些巨额的债务规模还是没能彻底消除,问题依然挺棘手。

在这三年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那个对赌协议。2016年,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之后,和投资者达成了协议,保证在2018年实现A股上市,否则就用12%的年化率回购380亿的股权。

万达最终未能在A股成功上市,到了2020年以后,回购压力一下子集中爆发,也成了后续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导火索。为了缓解资金紧张,自2024年起,万达开始加快出售核心资产的步伐。今年5月,太盟投资联合腾讯、京东等机构,以50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48座万达广场。

可是,核心资产大量卖掉后,万达的自我挣钱能力也跟着受到打击,资产卖出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债务增长的节奏。而且,近年来电商兴起,再加上疫情影响,整个消费市场表现得相当疲软。导致万达广场的出租率从2021年的98%掉到了2023年的92%,租金收入的增长也不到5%。

万达影业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15.44%,净利润由盈转亏,现金流也缩水了63.82%。原本被看好的长白山、西双版纳这些文旅项目,也因为前期投入不少,资金回收周期太长,疫情结束后,流量没能回升到预期的水平。

三、家族治理难以抉择

截止到2024年,万达文旅那块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少了22%,已经变成了个现金流的黑洞。很多万达商管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这艘庞大的资本舰可能快沉了,纷纷选择跳槽。一些员工还因为“商管股权”用来抵薪的方式被绑定,结果引发了一波信任危机,整个集团上下的执行效率也跟着降低了不少。

现年71岁的王健林依然要亲自操刀债务协商和资产处理事宜,去年8月,他因为过度劳累住了三天的院,导致市场对万达的掌舵人角色产生担忧。

王健林的长子王思聪一向给人花花公子的感觉,典型的富二代模样,靠着家里的钱包养美女,出行也都搭配豪车,和万达的企业形象差距挺大,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虽然王思聪曾经创建过熊猫直播,还投身电竞行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万达的债务危机,他的个人能力简直微不足道,根本改变不了大局。到2025年6月,王思聪也失去了寰聚商业的控制权,这也象征着家族内的权力交接没能顺利完成。

王健林只得让次子王令参与集团的核心决策,而他主导的“元宇宙商业综合体”项目今年就会收到腾讯的战略投资,这也代表万达的年轻化转型迈出了一步。不过,短时间内的盈利回升还不太明显。

万达目前的困难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时期终结的一个缩影,王健林通过出售万达的核心资产来回笼资金,虽然还能偿还6000亿的外债,暂时止住了血,但要想重新建立起集团的长远竞争力,恐怕还得再下一番功夫。

至于未来能不能扭转局面,得看三个方面,一是债务重组的力度和速度,二是轻资产模式能不能突破规模的天花板,三是家族治理能不能顺利过渡,挑选出一个合格的领头人,带领万达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