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浙江最强企业揭晓,员工近20万太震撼!
每次飞机降落在杭州萧山机场,我总感觉这座城里藏着什么特别的能量。直到前两天刷手机看到新鲜出炉的《财富》世界500强名单,突然就懂了——今年全球大公司竞速赛里,浙江一口气挤进去十家!比起去年还多了俩名额,你说这地方的企业势头有多猛?光阿里巴巴一家就稳坐全球第70把交椅,全浙江独一份的百强选手,路过他们西溪园区时那片灯火通明的大楼,突然就觉得合理起来了。
榜单上的浙商面孔
浙江军团这十张面孔挺有意思的。吉利汽车势头最猛,一口气往前冲了40名,像极了早高峰赶着上班的杭州司机。其他几家呢,五家往上爬,四家稍往下挪了挪,还有张新面孔挤进了圈子——仔细想想确实挺像浙江老板们的脾气,闷声干事,但该冲的时候一点不含糊。去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跟个做外贸的老哥闲聊,他说现在搞企业就像划龙舟,“有人猛划桨,有人稳住舵,掉队了也得追”。这榜单,还真是应了他的话。
阿里巴巴的冰与火之歌
说到阿里,最近半年的成绩单有点复杂。营收2430多亿,涨了4%,听着不错吧?可落到股东手里的钱,240亿出头,比去年足足少了四分之一还多!这感觉就像你辛苦加班挣了奖金,结果扣完税发现缩水一大截。更有意思的是员工数的变化,接近20万人的庞大队伍,半年时间少了2万多人,差不多每10个人里就有1个岗位消失了。坊间猜测可能是为了瘦身增效,毕竟连我家楼下开了三年的盒马都在悄悄调整货架布局,大环境变了,谁都得跟着变。
基本盘的攻防战
淘天集团这块老阵地,收入确实降了1.37%,尤其是天猫超市、国际那些直营业务,跌了近十分之一。但奇怪的是,买东西的人反而更多了,下单量蹭蹭涨了两位数!这就好比小区门口超市重新装修后,虽然单价没变,但街坊邻居更爱去逛了。我表妹这种精打细算的88VIP会员,今年朋友圈晒购物车截图的频率明显高了——据说这类会员已经突破了4200万大关。说明啥?大家或许捂紧了钱包,但该买的东西一样没少,只是更会挑了。
墙外开花格外香
国内有点小波澜,国外倒是风生水起。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那块,收入暴涨32%,特别是零售业务飙到38%,简直像坐上了火箭。去年帮朋友代购个西班牙小众牌子,物流快得让人吃惊,现在明白了,菜鸟跟着出海生意吃了红利,收入也跟着涨了16%。难怪我家附近那个跨境物流仓,深夜还灯火通明地卸货柜。
云上长出“摇钱树”
最让我意外的是阿里的云智能。265亿的收入看着平稳增长6%,里面藏着金矿——AI产品收入翻着倍往上窜!公共云也涨了两位数。更吓人的是那个叫“百炼”的AI平台,付费用户像滚雪球,三个月翻了两番。这让我想起公司IT同事最近老念叨“百炼真省事”,看来企业是真愿意为效率掏钱。利润更是夸张,调整后的数字暴涨155%。云业务这块,阿里似乎摸到了点“印钞机”的感觉。
生活里的阿里印记
早上叫个饿了么早餐,中午刷淘票票买个电影券,晚上用高德打车回家——这些零碎生活服务拼起来,给阿里本地生活板块贡献了12%的增长。162亿的季度收入背后,是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的日常便利。就连周末刷优酷追剧(大文娱收入涨了4%),或者去盒马拎袋水果(包含盒马、大润发等的“其他业务”收入470亿,微增3%),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阿里财报里的小数字。想想挺神奇的,一家公司的触角能伸进普通人生活的这么多角落。
站在十字路口的巨人
今年做电商确实不容易。国内消费像温吞水,回暖是回暖了,可总感觉缺把火。拼多多那边靠低价旋风卷走大批精打细算的买家,京东的物流体验依然能打,美团外卖小哥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电商江湖的混战,早就不是单纯比谁货架上的东西多。有次跟做服装电商的朋友喝酒,他叹气:“现在不光要和同行拼刺刀,还得防着短视频平台那些直播间抢生意!” 阿里这位老大哥,既要守江山,又得在新战场开荒,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话说回来,看着西湖边晨跑的人群和钱塘江对岸的智慧产业园,总觉得这片水土滋养的企业有种特别的韧性。榜单上的数字会跳动,但浙商骨子里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劲,可能才是更值得琢磨的东西。阿里这艘大船下一步往哪开?是继续深挖技术护城河,还是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开疆拓土?咱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战略蓝图,但至少知道,下次打开手机购物车时,指尖的每一次点击,都在无形中参与着这个商业帝国的未来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