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证实歼-35量产,每年出口50架?设计产能超F-35?
在全球战斗机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的歼-35似乎正迎来属于它的关键时刻,而美欧俄的市场格局却悄然发生着巨大改变。
聊聊歼-35这下可成了大场面的事
要说这歼-35开始小批量生产服役,那可真是不容易,等了那么一小会儿,美国那边那个“The War Zone”网站总算也是肯动笔写点东西评论评论了,说到底还是认同它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这件事。这中航工业也算是在这历史性的当头,猛地往前跨了一大步,有了这么个了不起的突破。
欧洲那边的战斗机最近真是喝水都塞牙缝,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来,倒霉到家了。偏偏这个时候,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也是越发不行,那颓势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清楚。这么一来,之前大家心里估计着歼-35出口能迎来一段辉煌时光,如今看来,那日子怕是真的要很快就到眼前了。
瞅瞅全球战斗机市场原来啥样
以前,这全球战斗机买卖的地盘,基本上就是美国、欧洲还有俄罗斯这三家说了算,各有各的老客户,有自己稳定的那一大片基本盘,谁也别想轻易抢了去。但这三家也不是省油的灯,闲着没事的时候,也会跑到中东、北非还有南美洲那些态度摇摆不定的地方去争一争,抢抢客户。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2020年之后,美国的F-35那简直是猛虎下山,拦都拦不住,在欧洲那边横冲直撞,好一顿横扫,把一批最有钱、说话最管用的高质量客户全给拉走了,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单看2025年这时候的情况,美国战斗机已经是一个人说了算了,在这领域里一枝独秀,甩别人一大截,这还没算上还在不断生产的F-16V和F-15EX
扒拉扒拉俄罗斯航空工业啥处境
俄罗斯在打仗前,主要使劲推的战斗机是苏 - 35,后来慢慢的,又把苏 - 57也加进来一起推销,还弄出个苏 - 75,可那苏 - 75说到底也就是个空壳子,没什么实在东西。那俄罗斯航空工业最近一次正经地对外卖战斗机,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024年12月的时候,给缅甸送了苏 - 30SM,也就那么一回了。
现在欧美这些国家对俄罗斯制裁得那么厉害,管得严严实实的,苏 - 57自己性能又那么尴尬,高不成低不就的。所以,就算仗打完了,俄罗斯想在战斗机这块儿回到以前巅峰时候的厉害样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你就算说印度会买苏 - 57,给它点钱帮着解决技术问题,那也白搭,照样不行。
说说欧洲“双风”这对难兄难弟
欧洲那“双风”——“台风”和“阵风”,之前表现其实还挺好的,挺给欧洲长脸的,先是“台风”撑场面,后来“阵风”接棒跟上,形成了这么个先后接替着卖的局面。特别是这几年,“阵风”卖得那叫一个火,简直是欧洲战斗机最风光得意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状态。
“台风”就惨好多年都没拿到新的出口订单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眼看着就要不行了,岌岌可危。英国在2024年11月就已经高调宣布不要“台风”了,转头跑去买F - 35A,最近又琢磨着要把自己国内的“台风”生产线给彻底关了。德国本来还说要买点“台风”,结果也跟着增购F - 35A,在欧洲市场上投标也是一次次地失败,没法子,这“台风”的局势是彻底没法挽回了,被放弃也是早晚的事。
瞧瞧原本“三分天下”咋变了味
这么一来,原本美国、欧洲、俄罗斯三家各占一块地盘,“三分天下”的老格局,现如今已经塌了俩,欧洲和俄罗斯这俩主力基本上已经没啥戏了。剩下那些像瑞典的“鹰狮”之类的轻型战斗机,虽说也能卖卖,但实力太弱,根本掀不起大浪,撼动不了这大局。从这事上看,当初美国对F - 35制定的“全球作战”计划,那时候看着还玄乎,现在瞅着确实是有那么点道理,没什么大问题。
现在再看欧洲和俄罗斯,它们在战斗机市场上是越来越不行,慢慢地退出了竞争舞台,根本没办法跟美国的F - 35抗衡,那场景,谁看了心里都清楚是咋回事,啥也不用多说。
算算国内产能能不能顾上出口
看看之前歼 - 20、歼 - 16和歼 - 10C这哥仨称霸的时代,一年就能生产差不多近百架战斗机。现在海军舰载机又得用不少,国内自己的需求量算下来,和歼 - 20、歼 - 35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产量相比,大概还差着50架左右。我跟你说,这50架的空档,可就是中航工业特地给出口市场预留出来的。
美国F - 35看着名头响当当,生产线搞得热热闹闹,其实它每年实打实能造出来的也就120多架。这里面扣掉美军正常年份自己要买的70多架,剩下能用来出口的也就50架左右。当然了,歼 - 35也不能一上来就把油门踩到底,火力全开搞生产,产能一下子拉到最大。但只要成本能控制得比较低,它又是现在唯一能跟F - 35有点竞争实力的机型,国内这边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看样子是打算在歼 - 35身上好好大干一场,闯出个名堂来。
你觉得歼 - 35在出口市场上,最有可能先打开哪个地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