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阅兵彩排照片引爆全球军事圈:歼-16D电子战机打头阵,歼-20隐身战机挂弹紧随,歼-35A舰载隐身机全程护航——中国空军“新三剑客”首次以战斗编队姿态公开亮相! 这个组合不仅是全球唯一现役的“电子战+双隐身”空中体系,更直戳美军软肋:当歼-16D用电磁波撕开敌方防空网时,隐身战机已悄然锁定了所有高价值目标。 美国军事专家连夜推演后承认:这套打法,连F-22+EA-18G都扛不住!

歼-16D:电磁领域的“规则粉碎者”

055型万吨驱逐舰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曾被视为亚太最强盾牌。 但在一次实战演练中,歼-16D仅用电子干扰就让这面“盾牌”彻底失效。 这架基于歼-16平台的重型电子战机,全身挂载6个频段各异的电子吊舱,能同时瘫痪敌方雷达、通信和导弹制导系统。

当它开启全频段压制时,敌方雷达屏幕要么雪花一片,要么被虚假目标淹没,连隐身战机都会被“致盲”。 更致命的是,它还能挂载鹰击-91反辐射导弹,顺着雷达波反向摧毁防空阵地。 美军至今没有同类装备,只能靠海军EA-18G勉强支撑——但后者航程仅2300公里,而歼-16D能飞3400公里!

歼-20A:隐身刺客的全面进化

老款歼-20的弱点已被彻底消灭。 换装涡扇-10发动机的歼-20A,座舱后部隆起的气动修形将阻力降低15%,超音速巡航时间延长40%。 它的光电瞄准系统(EOTS)升级为八面体全向窗口,实现360度无死角探测,连F-35的AN/AAQ-40都相形见绌。

弹仓扩容后,6枚折叠翼霹雳-15导弹可同时锁定六个目标,射程200公里远超美军AIM-120D。 在南海对抗演练中,它甚至创下“零被锁定”记录:利用歼-16D制造的电磁迷雾,挂载激光制导炸弹低空突防,全程未被雷达发现!

歼-35A:海空通用的“幽灵刺客”

别被“舰载机”标签欺骗了——歼-35A的战场在天空。它放弃F-35“一机多能”的臃肿设计,专注空优与战术打击。 双发设计带来1.8马赫极速和6000米高原起降能力,碾压F-35的1.6马赫。 内置弹舱优化搭载霹雳-12E中距弹和雷石-6滑翔炸弹,外挂“野兽模式”时载弹量达8吨。

在东部战区演练中,它扮演双重角色:先以隐身性能前出侦察,为歼-20传递目标数据;后挂弹掩护歼-16D,用空空导弹逼退企图偷袭的“敌机”。 美军评估报告指出:它的雷达反射面积比F-35C小30%,红外信号低45%,堪称“最安静的杀手”。

踹门战术:电磁迷雾中的致命三连击

“新三剑客”的实战配合像一场精密手术:歼-16D率先释放宽频干扰,百公里内雷达全部瘫痪;歼-20趁机穿透防线,用反辐射导弹点穴式清除雷达站;此时歼-35A突入战场,对暴露的防空导弹车倾泻精确制导炸弹。 全程不超过20分钟,而敌方战机甚至来不及升空!

这套打法在红旗军演中验证过:当EA-18G干扰F-22时,后者胜率暴跌60%。 而歼-16D的功率是EA-18G的2倍,干扰距离多出80公里——美军飞行员私下承认:“被它锁定就像坠入黑洞,连弹射按钮都找不到! ”

美军的致命短板:没有电子战机的空军

五角大楼最焦虑的不是隐身战机数量,而是体系缺陷。 F-22航电系统停留在2005年,无法兼容新型电子吊舱;F-35的干扰功率仅够自卫,为机群护航力不从心。 美国空军自EF-111A退役后,再无专用电子战机,演习时竟需借用海军EA-18G!

更讽刺的是,EA-18G每次支援需2架F/A-18护航,而歼-16D自带空空导弹,单机就能杀入战场。 美军最新F-15EX试图弥补电子战缺口,但其AN/ALQ-250吊舱功能单一,面对歼-16D的全频段压制如同“玩具喇叭对抗交响乐团”。

西太天平倾斜:从宫古海峡到关岛的火力弧

“新三剑客”的作战半径覆盖了整个第一岛链:歼-16D前出1500公里压制冲绳雷达站,歼-20挂6枚导弹巡航关岛以西,歼-35A则从山东舰起飞封锁巴士海峡。

日本空自已紧急增购F-35A,但演习数据显示:F-35A雷达在歼-16D干扰下探测距离缩水70%,未发现歼-20就被“击落”。 澳大利亚飞行员更直言:与歼-16D对抗后,“心理评估报告多了三页焦虑症诊断”。 当300架歼-20与100架歼-16D完成组网时,西太上空将织起一张电磁+隐身的死亡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