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玲逆转夺冠,陈熠连胜强敌,比赛氛围火热
美国大满贯女单决赛。看台上一水的旗帜和应援牌,现场气氛可以说炸了。两个人进场的时候,朱雨玲步伐稳,穿着简单。陈熠衣服有点宽松,个儿真是高,和工作人员站一起都快齐肩,气质干净。前面技术暂停,两个人都没多交流,视线也没飘,特别专注,看得出这场对她俩分量重。
朱雨玲走了挺远的路。2020年,查出来癌症,直接退役。这一走,外界都觉得以后看不见了。去年9月,又回到球场,代表中国澳门参赛,从零积分开始打,各种挑战赛常常就小组赛出局。对比那些年轻主力,手头几乎没什么资源。十个月后,世界排名已经是13。算上这场比赛,朱雨玲这一年里,拿下日本主力、国乒二线,说强行突破并不为过。半决赛对王曼昱,后者世界第二,朱雨玲硬是顶下来了,最后是4比3那种胶着场面。
陈熠今年才20岁,04年生,身高1米78,一站上去人就拔尖。打法偏均衡,能攻能守,反手高点压制,正手拉球质量也不怕换。现在世界排名17,用“黑马”来描述她不够准确,八强开始连着三场对顶级对手,孙颖莎、早田希娜,都是世界顶级主力,愣是三场全赢,该有的狠劲都有了。她前两轮也没浪费机会,赢了波尔卡诺娃、帕拉南,欧洲冠军、东南亚头牌,基本没有掉链子。这种大赛走到决赛,靠的不是运气。
开场第一局,陈熠气势很足,直接5比0,朱雨玲掉分也没动脸色,一点点咬,追上两分,但陈熠节奏没乱,最后还是11比7,先下一城。第二局节奏没变,陈熠在前半段又是领先,朱雨玲中苯堪追了三分,陈熠叫个暂停,然后连下三分,这是有点比赛经验的做法,11比8,再胜一局。比分2比0,观众席上已经有动作,部分区域站起来了,有点摩拳擦掌的意思。
第三局是整个比赛的拐点。朱雨玲落后之后突然提速,发力点就在反手补短球,连续六分,这一口气把分全追回了。陈熠想稳防发球,结果节奏被打乱,11比7朱雨玲扳回一局。气氛开始转,现场麦克风能听到呼声。第四局朱雨玲主打速度快搓,调动角度大,基本不给陈熠拉开空间。比分始终领先,没有被拦腰截断,最后11比5,两局打完总比分2平。
第五局关键。双边僵着进攻,比分拉不开,拉到9平了。朱雨玲主动上手,抢下决胜分,11比9反超。现场能听见一波叫好,电视机前弹幕刷“真顶”。第六局陈熠先2比0,朱雨玲这边没急,几波快攻直接追上来,摆短变化用得多,11比8,直接锁定胜局。最后一个球,朱雨玲回头看教练桌,很明显松了口气的感觉。
结束站定,两个选手在中线握手,时间挺长的,都没急着走。朱雨玲说话时声音有点哑,让全场一起鼓掌给陈熠,还说自己能回来其实很幸福。台下鼓掌持续几秒,这一幕很少见。陈熠没怎么表情变化,和教练交流了几句,直接退场,整个过程没多余动作,干净利落。
此次陈熠其实不仅单打出彩,还带了混双和双打,成绩都在线,体能消耗得可想而知。对比同期球员,她的比赛风格并不激进,但节奏切换有特点,球速一旦占优,对手很别扭。这场比赛六局里,有三局她其实机会不少,只是要命的没咬住。朱雨玲的恢复能力和细节调整堪称典范,第三局中断节奏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打到后面,经验和心态影子挺大。陈熠输球后第一反应还是找教练,对方拍拍她肩,估计下场谁也别怪谁。
朱雨玲说回来的这一路,最难熬的是去年年初,刚做完癌症治疗,不适应高强度训练,好几次动摇退出。有次和队友主动说“想不想继续”,最后也就咬牙挺过来了。现在状态和巅峰期有差,但大赛细节处理依然硬核。比起技术,可能更强的还是心态——大比分落后没自乱阵脚。赢球后那种回头微笑,像是释怀的样子。
陈熠对于落败的反应其实不夸张,出球慢了点,但全程没多余表现。赛后采访也说主要专注比赛,真没怎么在意世界排名。对比很多同龄选手,她走得其实不快,每一步很扎实,打进大满贯决赛,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场赢早田希娜,球不多,但场面真难堪全。
整场比赛,现场观众氛围是一波三折,第三局开始大家就有点揪心,比分变化一多,掌声和呐喊交错,尤其第六局,每个球都跟着节奏喊。结束后基本所有人起身鼓掌,这样的镜头少见。朱雨玲那句“为对手鼓掌”,其实给陈熠不少尊重。两个年龄跨度大的选手,这场打完没人“崩溃”,现场和评论区都是“惺惺相惜”那种调调。
接下来朱雨玲还要忙大赛,已经确定晋级下站赛事,这次积分肯定能进世界前十。陈熠刚20岁,一路下来有波折但收获不少,教练组讲得最多的还是防守反击能力和比赛专注度。按现在趋势,后面还有机会。有网友说,这几年高大女将越来越多,技术风格也更杂,未来的核心竞争格局更难说。
场外互动区也热闹。有人问朱雨玲是不是史诗级逆转,她本人笑着回应“其实前两局我完全没调整出来,第三局就像忽然找到了钥匙。”评论区里有粉丝调侃“熠姐加油,下次赢回来”。有人截了关键比分连发9条图,说“人生低谷不要怕看看朱雨玲”。现场志愿者说,以前没看过女单比赛,但今天激动得手都出汗。
比赛打到这一步,技术实力固然关键,更硬的还是那股韧劲。朱雨玲经历多少才又站回来,陈熠年纪轻轻能打进大满贯决赛,也绝不简单。这一役,故事多,细节足。历史节点藏在一场逆转背后,这种场面只能现场感知。下一站,谁又会成为主角?
您怎么看?这场女单决赛最关键的因素,您觉得是什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