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敏,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将领,深得李自成的器重。

刘宗敏,来自陕西蓝田,原本是一位技艺精湛且享有盛誉的铁匠。然而,在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抵达了刘宗敏的家乡陕西蓝田,刘宗敏于是正式投身于农民起义军,从此他的命运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刘宗敏投身于起义军,勇猛善战,战功赫赫,赢得了李自成的极大信任。在初代闯王高迎祥离世之后,李自成接任为新的闯王,而刘宗敏则成为李自成麾下的得力干将,深受其重视与宠爱。刘宗敏始终如一地维护着对李自成的忠诚与坚定,尤其是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当李自成率领的大军遭到洪承畴、孙传庭所指挥的明军猛烈打击,几乎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时,李自成仅带领十余名部下逃至商洛山区,并在此地重新集结力量。李自成的事业跌至谷底,然而刘宗敏依旧坚定地追随左右。在这过程中,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得以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实力日益增强,声势亦比昔日更为浩大。其间,刘宗敏不仅协助李自成招募士兵,制造武器,还亲自率军奋勇杀敌,为起义军的复兴立下了赫赫战功。

刘宗敏此后追随李自成,在河南、湖北、陕西一带并肩作战,明军连连败退,而起义军的势力却不断扩张。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义军攻克了潼关,孙传庭英勇牺牲,随后乘胜攻占西安,李自成在此地正式建立了大顺政权,刘宗敏也因此被封为侯爵。

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李自成带领的大顺农民军势如破竹,直扑京城。沿途,起义军士气高涨,而明军却士气低落,有的不战而逃,有的望风而降。大顺军势如破竹,仅三个月便从西安一路打到北京城下,将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并迅速攻破了城池。崇祯皇帝在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绝望中,选择了在煤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举动标志着正统的明朝正式走向了终结。

李自成及其所领导的大顺政权正处于顶峰时期,而刘宗敏则因其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以及在起义军中的重要地位,被李自成封为汝侯,并掌管文官事务。至此,刘宗敏的权势达到了顶点,他不仅完成了从一名普通铁匠到封侯拜相、位极人臣的华丽转身,更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传奇人生。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宗敏却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严重的失误,那就是过于自信,从而触怒了吴三桂。

大顺政权在攻占北京之后,从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起义军首领起,便迅速滑向了堕落的深渊。他们这批原本出身贫寒、身处社会底层的群体,在面临京城的繁华景象时,也逐渐失去了自我。

刘宗敏此时的首要职责便是残酷地对待明朝官员,这种做法通俗来讲,就是有计划、有预谋地公开掠夺。他下令紧急制作了五千副夹棍,这些夹棍边缘锋利,铁钉相连,任何不屈服的人都将遭受手足被夹碎的痛苦。此外,他还让人在门口立起两根柱子,专供凌迟之用,许多明朝官员在拷掠中丧命。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之下,明朝的官员们不得不倾尽家财,短短一个月内,刘宗敏便搜刮了七千万两白银,紧接着将这些银两铸成银锭,大约有数万块之多,最终用骡车队将它们运送至西安。

在李自成所列的明朝官员被劫掠的名单上,吴三桂的生父吴襄的名字同样醒目地出现在其中。

实际上,李自成对吴三桂的投降有着极高的期望,一方面,吴三桂麾下尚有四万关宁铁骑,战斗力惊人,正是他征讨清朝及明朝残余势力所亟需的力量;另一方面,吴三桂驻守山海关,若其意图自立或投靠清朝,对他而言即刻成为巨大的威胁。

李自成在攻占北京之后,迅速展开了对吴三桂家人的安抚工作,并假借慰问军队之由,赐予吴三桂部下白银四万两,此外,还额外赠送了一万两。吴三桂见状,顺水推舟,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率领军队离开了山海关,准备前往北京,以拜见李自成。

正当此时,刘宗敏对吴三桂的家族展开了残酷的掠夺,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遭受重创,肋骨断裂,浑身伤痕累累,生命垂危。他的家人也被刘宗敏悉数拘禁,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更甚者,刘宗敏因垂涎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的绝世容颜,竟公然将她强行夺走。

消息传至吴三桂耳中,他当时正行进于永平沙河驿,听闻此事后怒不可遏,径直斥责“李贼自寻死路”,于是与李自成决裂,率领人马杀回,同时驱逐了唐通,重新夺回了山海关。

得知吴三桂“降而复叛”的传闻,李自成仍在努力争取吴三桂的归顺,他不仅释放了吴三桂的家人,还归还了其财产,对吴襄进行了安抚。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刘宗敏将陈圆圆归还给吴家,并让吴襄劝说吴三桂改变心意。然而,吴三桂与李自成之间的矛盾已深,关系破裂,已无法调和。因此,让吴三桂主动归顺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

可以说这一次李自成是结结实实的被刘宗敏坑了一把。

为了击溃吴三桂,一起夺下军事要地山海关以抵挡清军,李自成决定征伐吴三桂。

起初,李自成准备让刘宗敏带兵前去征伐,可是此刻刘宗敏现已沉浸在了北京的“温柔乡”中,再不肯去过刀头舔血的日子,于是断然拒绝了李自成,并且用质问的方法,回应了李自成,说李自成让他去前方卖力,自己却在北京享乐。

就这样,李自成处于无法只能亲身带兵出征山海关,刘宗敏也是极不甘愿的跟从前往,领袖都是如此,手下的将士更是极不甘愿,而整场战役的结局也就此注定了。

山海关大战成为了大顺政权的转折点,就此敞开了覆亡之路。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李自成、刘宗敏带领的实践人数十万左右、号称二十万的大顺农人军,吴三桂所统领的六万明军,以及多尔衮带带领的十万左右的八旗铁骑齐聚山海关,山海关之战就此打响。

吴三桂固然是兵强马壮,可是李自成这面是人多势众,双方都现已是筋疲力尽,都在苦苦支撑,只要多尔衮带领着满清大军在坐观成败。而现已支撑不下去的吴三桂终究也接受了多尔衮的条件,剃发称臣,正式投降了清朝,随后多尔衮率军直扑李自成大军而来,瞬间扭转了战局。

李自成的大顺农人军本就现已与吴三桂戎行激战已久,部队伤亡很大,并且是将士疲乏,再加上野战的实力上明显逊于清军,底子无法招架八旗铁骑的冲击,是全线溃败,刘宗敏更是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得已李自成只得命令撤兵,并且在撤退途中命人杀掉了吴襄以及吴三桂的全家上下三十余口。

李自成的大顺农人军说是戎行,但实践上仅仅是一群贫苦流散组成的乌合之众,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练习,以浩大的气势震慑现已斗志全无的明军能够,可是面临练习有素、战力卓著的八旗戎行,在人数并不占有数倍于敌的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失利的结局是在所难免的。

而失利后的农人军,也就此完全失去了动力和斗志,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很难再将其重新组织,重新恢复士气和战斗力,剩下的也就只要逃窜了。

之后,刘宗敏在与清军作战中节节败退,终究被俘处死。

山海关战败后的李自成,敏捷带兵撤回北京,草草举行了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便带领大军撤出了北京。而清朝这面却没有给李自成等人任何的喘息之机,关于李自成的大军是奋勇赶上,李自成大顺农人军的失利现已不行逆转。

清顺治二年(1645年)年头的潼关之战,大顺军损失惨重,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豪强装备所杀。此后刘宗敏持续率兵与清军斡旋。终究在当年九月,也是在九宫山区域,刘宗敏为清军所抓获,终究被处死。

刘宗敏强占陈圆圆,从而引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导致了其抛弃大顺政权投降了清朝,从而引清兵入关,江山终究易主,如果这样评价,那就真的大看了刘宗敏,也小看了吴三桂。强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迫害吴襄及其全家,仅仅是吴三桂与李自成大顺政权反目的导火线,底子原因仍是在于吴三桂所代表的地主阶级与李自成等人所代表的农人阶级之间,不行调和的对立所导致的。只不过,刘宗敏过于过火的行为,引得了吴三桂的忧虑与后怕,直接激化了对立,从而关于刘宗敏,关于李自成,关于整个大顺政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结果,终究导致了其失利的结局,李自成、刘宗敏也只能以兵败身死的结局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