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区的老高这回又登场了。还没等新闻热度冷下来,他已经在饭馆门口挥着手,仿佛自己就是这条街最亮的崽。说他作秀?别急,先别翻白眼。你看他那一身烟火味儿,从进门点菜到抬头冲厨师喊话,像极了重庆本地综艺的嘉宾——只不过这嘉宾,顺手把地方经济也拽了一把。

一桌子菜刚上,手机摄像头早就瞄准了。有人笑他“装”,有人嘬牙花子——“哎哟,这又是哪出领导作秀剧?”可转头一看,餐馆老板笑得跟过年似的,后厨忙得锅铲都快飞了。数据不会撒谎,那几天荣昌区的餐饮营业额真涨了,18%的提升不靠嘴皮子,靠的就是老高这身段。

说起来,大家都喜欢吐槽形式主义,可真要等谁来带头吃第一口螃蟹,周围总是安静得能听见筷子磕碗的声音。老高偏不信邪,偏要端起碗,筷子一夹,旁边人跟着动了。你说他心里没点数?别闹,成年人谁还想不到“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门道。只不过,有的人装作看不见,有的人愿意玩得明明白白。

如果说这场秀只是为了给自己立人设,那你低估了人情世故。疫情冷风吹过那会儿,谁还敢溜进馆子?那时候,老高第一个走进门,笑着拉老板唠嗑。外面北风呼啸,屋里火锅翻腾。消费复苏这种事,光靠喊口号没用,总得有人当那只出头鸟。你看NBA季后赛,每次詹姆斯带头冲锋,队友才能把三分线扔得更准。体育和生活,本质上都爱看带头的。

网上热闹归热闹,评论区看客比火锅料还杂。有人嘴上说“形式主义”,手指头滑着屏幕,倒是没少给热搜加流量。还有人看得更远,怕秀上头,变成天天摆拍。可换个角度,真没人敢秀的时候,连空气都变得寡淡。你说形式主义烦人,可要是气氛全凉了,谁还有心情琢磨明天去哪儿吃饭?

写到这儿,我忍不住想起来姚明。那年奥运会,他领着孩子扛国旗,站在全世界面前,场面有多炸裂?有人说那也是秀。可就那一刻,多少小孩在家里紧了紧球鞋,真觉得自己也能进NBA。作秀这种事,说白了,不就是把平时想说不敢说的都摆到桌面上来?体育圈、娱乐圈,甚至自媒体,谁没点“秀”的本事?

这年代,示范效应说得头头是道,心理学家拿数据说话。我就看着老高那张笑脸,想起当年班主任带我们唱国歌,台下没人敢第一个张嘴,结果老师扯着嗓子一吼,班里气氛一下子就带起来。你不带头,大家都低头玩橡皮筋。老高其实就像那个“爱出风头”的同学,被人说风凉话,但气氛是他点燃的。

当然,有人质疑:秀过头了是不是成了摆拍?这话不假。可别忘了,连C罗进球都要来段标志性庆祝,气氛组就该有气氛组的样子。真要全靠自发,怕是大多数人连门都懒得出。回头看,荣昌区的数据摆在那儿,消费活跃,人气回暖。嘴上说不爱看,身体倒是很诚实。

说起来,谁家朋友圈没发过自拍,谁没在家人群里“秀”过自己的拿手菜?大家都在演,只是有的人舞台大,有的人舞台小。领导下馆子成了新闻,咱们发个晚餐也能收获点赞。你以为秀只属于体制内?体育明星、娱乐大咖、网红主播,哪个不是把舞台当成了自家客厅?C罗的庆祝动作、李佳琦的直播口号、王楚钦的赛场怒吼,全都是氛围组的标配。秀得漂亮,观众才愿意买单。

不过,别真把作秀当万能药。形式主义玩太多,群众的耐心就像火锅油碟,搅两下就淡了。真要秀得实在点,最好能带来点实打实的改变。要是只顾摆拍,热闹一场,冷静下来没人记得你点了啥菜,反倒成了笑柄。体育场上,带头的总会有,下场被喷那也在所难免。

说到这儿,还是想问一句: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爱出风头”的人?你会不会因为有人带头唱歌,自己也敢吼两嗓子?评论区别闲着,说不定下次带头的就是你家隔壁的小张。

生活嘛,气氛得有,戏精得养,秀也罢,真也罢,谁不是在自己的舞台上折腾几下?下馆子、唱歌、发条朋友圈,有时候就是想让身边的人看见点不一样的烟火气。你觉得呢?